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环境污染侵权的非诉讼救济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绪论第9-13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0-13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 本文研究概述第12-13页
第一部分 环境污染侵权概述第13-21页
    一、环境污染侵权内涵第13-16页
        (一) 环境问题第13-14页
        (二) 环境污染侵权第14-15页
        (三) 环境污染侵权特点第15-16页
    二、环境污染侵权救济的理论第16-19页
        (一) 环境权理论第16-19页
        (二) 环境权的性质第19页
    三、环境污染侵权的救济种类第19-21页
        (一) 诉讼救济第19-20页
        (二) 非诉讼救济第20-21页
第二部分 非诉讼救济第21-29页
    一、非诉讼救济的发展第21-23页
        (一) 国外非诉讼救济的发展概况第21-22页
        (二) 我国非诉讼救济发展概况第22-23页
        (三) 非诉讼救济的价值取向第23页
    二、非诉讼救济内涵第23-25页
        (一) 非诉讼救济概念第24-25页
    三、非诉讼救济的基本特征第25-26页
    四、非诉讼救济的基本分类第26-29页
        (一) 据纠纷解决主体分类第26-27页
        (二) 据启动分类第27-28页
        (三) 据处理结果的效力分类第28页
        (四) 按照其起源和运作方式分类第28-29页
第三部分 我国非诉讼救济的主要途径及现状第29-35页
    一、我国非诉讼救济方式的主要途径第29-31页
        (一) 调解第29页
        (二) 协商第29-30页
        (三) 仲裁第30页
        (四) 行政性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第30页
        (五) 私力救济第30-31页
    二、我国非诉讼救济现状第31-35页
        (一) 调解的萎缩第31-32页
        (二) 环境仲裁缺失第32页
        (三) 行政处理的不足第32-34页
        (四) 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欠缺第34页
        (五) 未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机制第34-35页
第四部分 我国环境污染侵权非诉讼救济的借鉴及完善第35-45页
    一、国外非诉讼救济的借鉴第35-38页
        (一) 美国第35-36页
        (二) 日本第36-37页
        (三) 对我国的启示第37-38页
    二、我国环境污染侵权非诉讼救济的完善第38-43页
        (一) 立法层面的完善第38-39页
        (二) 环境污染侵权调解制度的完善第39-40页
        (三) 环境仲裁制度的完善第40-41页
        (四) 环境行政处理机制的完善第41-42页
        (五) 法院附设环境侵权纠纷非诉讼救济第42-43页
    三、建立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第43-45页
        (一) 环境责任险的定性第43页
        (二) 环境责任险的投保方式第43-44页
        (三) 保险人责任基础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道路桥隧连接段交通运行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研究
下一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优化、评价及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