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9-13页 |
| 1 绪论 | 第13-21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1.2 高速铁路桥梁特征 | 第15-16页 |
| 1.3 RC桥墩合理配筋水平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2 桥墩设计参数的调研及统计 | 第21-33页 |
| 2.1 主要控制参数 | 第21-22页 |
| 2.1.1 轴压比 | 第21页 |
| 2.1.2 纵筋率 | 第21-22页 |
| 2.1.3 配箍率 | 第22页 |
| 2.2 规范调研 | 第22-27页 |
| 2.2.1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 | 第22-23页 |
| 2.2.2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 第23页 |
| 2.2.3 《美国加州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 第23页 |
| 2.2.4 美国AASHTO规范 | 第23页 |
| 2.2.5 欧洲规范Eurocode 8 | 第23页 |
| 2.2.6 日本规范《铁道构造物等设计标准及解说-抗震设计》 | 第23-24页 |
| 2.2.7 新西兰TNZ规范 | 第24-27页 |
| 2.3 既有高铁桥梁相关参数统计 | 第27-3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矩形桥墩的截面特性参数分析 | 第33-57页 |
| 3.1 算例桥梁及截面模拟 | 第33-37页 |
| 3.1.1 桥梁概况 | 第33-34页 |
| 3.1.2 桥墩截面及模拟 | 第34-37页 |
| 3.2 桥墩截面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56页 |
| 3.2.1 参数设置 | 第37-38页 |
| 3.2.2 轴压比 | 第38-44页 |
| 3.2.3 纵筋率 | 第44-49页 |
| 3.2.4 配箍率 | 第49-55页 |
| 3.2.5 实际配筋范围内桥墩截面抗震性能研究 | 第55-56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4 圆端形桥墩的截面特性参数分析 | 第57-77页 |
| 4.1 算例桥梁及截面模拟 | 第57-58页 |
| 4.1.1 桥梁概况 | 第57-58页 |
| 4.1.2 桥墩截面及模拟 | 第58页 |
| 4.2 桥墩截面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76页 |
| 4.2.1 参数设置 | 第58-59页 |
| 4.2.2 轴压比 | 第59-64页 |
| 4.2.3 纵筋率 | 第64-69页 |
| 4.2.4 配箍率 | 第69-75页 |
| 4.2.5 实际配筋范围内桥墩截面抗震性能研究 | 第75-7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5 矩形桥墩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特性及合理配筋水平研究 | 第77-129页 |
| 5.1 地震记录的选取 | 第77-78页 |
| 5.2 全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8-92页 |
| 5.2.1 支座模拟 | 第78-87页 |
| 5.2.2 墩底截面参数 | 第87-90页 |
| 5.2.3 塑性铰模拟 | 第90页 |
| 5.2.4 全桥有限元模型 | 第90-91页 |
| 5.2.5 自振特性分析 | 第91-92页 |
| 5.3 小震下桥墩强度分析 | 第92-96页 |
| 5.3.1 抗弯强度 | 第92-94页 |
| 5.3.2 抗剪强度 | 第94-96页 |
| 5.4 不同地震动水平下的响应特性分析 | 第96-117页 |
| 5.4.1 墩底弯矩及剪力 | 第96-100页 |
| 5.4.2 梁体位移 | 第100-103页 |
| 5.4.3 墩顶位移延性 | 第103-106页 |
| 5.4.4 滞回耗能 | 第106-110页 |
| 5.4.5 桥墩损伤状态 | 第110-117页 |
| 5.5 纵、横桥向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117-123页 |
| 5.5.1 墩底弯矩和剪力 | 第117-119页 |
| 5.5.2 梁体位移 | 第119-120页 |
| 5.5.3 墩顶位移延性 | 第120-121页 |
| 5.5.4 滞回耗能 | 第121-122页 |
| 5.5.5 桥墩损伤状态 | 第122-123页 |
| 5.6 桥墩合理配筋水平讨论 | 第123-126页 |
| 5.6.1 顺桥向 | 第124-125页 |
| 5.6.2 横桥向 | 第125-126页 |
| 5.6.3 小结 | 第126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126-129页 |
| 6 圆端形桥墩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特性及合理配筋水平研究 | 第129-167页 |
| 6.1 全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29-134页 |
| 6.1.1 支座模拟 | 第129页 |
| 6.1.2 墩底截面参数及塑性铰模拟 | 第129-132页 |
| 6.1.3 全桥有限元模型 | 第132-133页 |
| 6.1.4 自振特性分析 | 第133-134页 |
| 6.2 小震下的桥墩强度分析 | 第134-136页 |
| 6.2.1 抗弯强度 | 第134-135页 |
| 6.2.2 抗剪强度 | 第135-136页 |
| 6.3 不同地震动水平下的响应特性分析 | 第136-155页 |
| 6.3.1 墩底弯矩及剪力 | 第137-140页 |
| 6.3.2 梁体位移 | 第140-143页 |
| 6.3.3 墩顶位移延性 | 第143-146页 |
| 6.3.4 滞回耗能 | 第146-149页 |
| 6.3.5 桥墩损伤状态 | 第149-155页 |
| 6.4 圆端形桥墩纵、横桥向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155-162页 |
| 6.4.1 墩底弯矩和剪力 | 第156-158页 |
| 6.4.2 梁体位移 | 第158页 |
| 6.4.3 墩顶位移延性 | 第158-160页 |
| 6.4.4 滞回耗能 | 第160-161页 |
| 6.4.5 桥墩损伤状态评估 | 第161-162页 |
| 6.5 桥墩合理配筋范围的讨论 | 第162-164页 |
| 6.5.1 顺桥向 | 第162-163页 |
| 6.5.2 横桥向 | 第163-164页 |
| 6.5.3 小结 | 第164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164-16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67-169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167-168页 |
| 7.2 展望 | 第168-1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9-173页 |
| 作者简历 | 第173-17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