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动车组锂电池充电机研究与设计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2 充电机技术发展综述 | 第13-15页 |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 2 蓄电池与充电方式研究 | 第18-30页 |
| 2.1 紧急蓄电池概述 | 第18-19页 |
| 2.2 紧急蓄电池类型选择 | 第19-21页 |
| 2.3 钛酸锂电池特性 | 第21-24页 |
| 2.3.1 钛酸锂电池低温特性 | 第21-22页 |
| 2.3.2 钛酸锂电池充放电特性 | 第22-24页 |
| 2.4 蓄电池充电方式分析 | 第24-28页 |
| 2.4.1 马斯充电曲线 | 第24-25页 |
| 2.4.2 锂电池充电方式 | 第25-2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充电机主回路设计 | 第30-44页 |
| 3.1 充电机需求分析 | 第30页 |
| 3.2 主电路拓扑选择 | 第30-33页 |
| 3.2.1 输入方式选择 | 第31-32页 |
| 3.2.2 充电机拓扑确定 | 第32-33页 |
| 3.3 模块参数设计 | 第33-43页 |
| 3.3.1 输入环节参数计算 | 第33-35页 |
| 3.3.2 DC/DC环节参数计算 | 第35-43页 |
| 3.4 充电机效率估算 | 第4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充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 第44-58页 |
| 4.1 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 第44-46页 |
| 4.2 控制系统采样设计 | 第46-50页 |
| 4.2.1 采样硬件设计 | 第47-49页 |
| 4.2.2 DSP28335的AD转换 | 第49-50页 |
| 4.3 控制方式与脉冲发生 | 第50-51页 |
| 4.4 主控程序设计 | 第51-57页 |
| 4.4.1 预充电模块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 4.4.2 软启动模块程序设计 | 第52-53页 |
| 4.4.3 电压电流控制模块程序设计 | 第53-55页 |
| 4.4.4 保护与重启模块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系统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 第58-66页 |
| 5.1 系统小信号模型分析 | 第58-60页 |
| 5.2 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60-63页 |
| 5.3 控制器的数字实现 | 第63-64页 |
| 5.4 本章总结 | 第64-66页 |
| 6 模型仿真与样机实验 | 第66-78页 |
| 6.1 MATLAB/SIMULINK模型仿真 | 第66-69页 |
| 6.1.1 建立模型 | 第66-67页 |
| 6.1.2 波形分析 | 第67-69页 |
| 6.2 地面实验 | 第69-75页 |
| 6.2.1 功能性测试实验 | 第69-72页 |
| 6.2.2 保护动作测试实验 | 第72-73页 |
| 6.2.3 温升试验 | 第73-74页 |
| 6.2.4 效率测试 | 第74-75页 |
| 6.3 装车实验 | 第75-77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7 总结 | 第78-80页 |
| 7.1 本文主要完成工作 | 第78页 |
| 7.2 本文实现成果 | 第78-79页 |
| 7.3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