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3-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综述 | 第15-20页 |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1.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1.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2.1 工业用地 | 第16-17页 |
2.2.2 土地再开发 | 第17页 |
2.2.3 城市再开发 | 第17页 |
2.2.4 城市工业用地再开发 | 第17-18页 |
2.3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2.3.1 城市地租理论 | 第18页 |
2.3.2 精明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2.3.3 灰色用地理论 | 第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用地现状及再开发影响因素 | 第20-30页 |
3.1 苏州工业园区基本概况 | 第20-23页 |
3.1.1 发展阶段 | 第20-21页 |
3.1.2 总体规划结构 | 第21-23页 |
3.2 工业用地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3.2.1 现状情况 | 第23页 |
3.2.2 现状面临的问题 | 第23-25页 |
3.2.3 再开发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3.3 工业用地再开发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3.3.1 动力机制 | 第26-28页 |
3.3.2 阻力因素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再开发用地选择及再开发模式 | 第30-42页 |
4.1 再开发用地的选择 | 第30-37页 |
4.1.1 片区功能定位的要求 | 第30-32页 |
4.1.2 产业发展趋势的导向 | 第32-33页 |
4.1.3 用地综合效益评价的核定 | 第33-37页 |
4.2 再开发模式 | 第37-41页 |
4.2.1 保留改造类 | 第38-39页 |
4.2.2 产业升级类 | 第39-40页 |
4.2.3 功能置换类 | 第40-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用地再开发管理策略 | 第42-52页 |
5.1 保留改造类再开发管理策略 | 第42-46页 |
5.1.1 整顿违法工业用地 | 第42-44页 |
5.1.2 适时调整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5.2 产业升级类再开发管理策略 | 第46-48页 |
5.2.1 采用弹性使用年限 | 第46页 |
5.2.2 推进“扎根计划” | 第46-48页 |
5.3 功能置换类再开发管理策略 | 第48-52页 |
5.3.1 优先考虑公共配套用地 | 第48-50页 |
5.3.2 鼓励并支持企业自主更新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