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基本问题阐释 | 第13-18页 |
一、雇主责任的内涵 | 第13-15页 |
(一) 本文语境下的雇主责任 | 第13-14页 |
(二) 雇主责任的法律特征 | 第14-15页 |
二、雇主责任与相关责任的界限 | 第15-18页 |
(一) 雇主责任与法人侵权责任 | 第15-16页 |
(二) 雇主责任与定作人责任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国内立法及学界的态度 | 第18-25页 |
一、我国立法关于雇主责任归责原则的历史流变 | 第18-21页 |
(一) 大清民律草案 | 第18页 |
(二) 中华民国民法 | 第18页 |
(三) 中华民国民律草案 | 第18-19页 |
(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立法规定 | 第19-20页 |
(五) 《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 第20-21页 |
二、学界的争鸣 | 第21-25页 |
(一) 过错责任论 | 第21页 |
(二) 过错推定论 | 第21-22页 |
(三) 无过错责任论 | 第22-23页 |
(四) 过错推定和公平责任结合论 | 第23页 |
(五) 分别归责论 | 第23页 |
(六) 无固定归责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无过错责任的合理性论证 | 第25-37页 |
一、规范基础 | 第25-28页 |
(一) 过错责任立法例及其评价 | 第25-26页 |
(二) 无过错责任立法例及其评价 | 第26-28页 |
二、社会基础 | 第28-30页 |
(一) 危险增加和社会保险的发展 | 第28-29页 |
(二) 危险增加对雇主承担无过失责任的合理化 | 第29-30页 |
(三) 保险业的发展 | 第30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30-37页 |
(一) 控制理论 | 第30-31页 |
(二) 公共政策理论 | 第31-33页 |
(三) 雇主责任采无过失责任的理念展现 | 第33-37页 |
第四章 对立法的反思 | 第37-41页 |
一、雇主承担替代责任的范围能否适用限额赔偿制 | 第37-38页 |
(一) 区别适用的做法能够彰显发源地的公平理念 | 第37页 |
(二) 区别适用的做法能够有效形成对雇主行为的约束机制 | 第37-38页 |
二、雇主代雇员承担责任后能否向雇员追偿 | 第38-39页 |
(一) 区分雇员侵权行为类型体现了法律对雇员主观状态的合理考量 | 第38-39页 |
(二) 雇玉替代责任的性质决定了雇主对有过错的雇员行使追偿权的合理性 | 第39页 |
(三) 明确雇主有条件的追偿权客观上有利于平衡雇主雇员间的利益 | 第39页 |
三、对《侵权责任法》第34 条的宏观问题分析 | 第39-41页 |
(一) 明确“用人单位”的范围 | 第39页 |
(二) 明确“执行工作任务”的内涵 | 第39-40页 |
(三) 明确“工作人员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