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1-14页 |
(一) 逻辑体系之意义 | 第11-12页 |
(二) 价值体系之意义 | 第12页 |
(三) 两体系结合之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现状及问题 | 第14-18页 |
一、现状背景研究 | 第14-15页 |
二、我国登记现状梳理 | 第15-17页 |
(一) 登记文件梳理 | 第15页 |
(二) 制度逾界之害 | 第15-17页 |
三、公私法接轨与调和——统一登记机关以限制公权力的角度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逻辑体系——登记机关之不统一妨害正常的物权秩序 | 第18-35页 |
一、与不动产界定之逻辑关系 | 第18-20页 |
二、赋予公示制度公信力之必要性 | 第20-25页 |
(一) 物权行为理论在我国的适用 | 第20-22页 |
(二) 物权行为理论与公示制度的关系 | 第22-23页 |
(三) 我国应赋予公示以公信力 | 第23-25页 |
三、与善意取得制度之逻辑关系 | 第25-27页 |
(一) 善意取得之衡量标准问题 | 第26页 |
(二) 客观善意标准对统一机关登记之需求 | 第26-27页 |
四、与登记制度运行机制之逻辑关系 | 第27-30页 |
(一) 制度运行模式及其保障机制 | 第27-29页 |
(二) 结论及统一机关之启示 | 第29-30页 |
五、与物权变动之逻辑关系 | 第30-32页 |
(一) 第三人权利保护问题 | 第30-31页 |
(二) 交易秩序保护问题 | 第31-32页 |
六、小结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价值体系——对登记机关实质性和政策性因素的考量 | 第35-48页 |
一、登记性质之价值考量 | 第35-38页 |
(一) 登记制度之历史沿革 | 第35-36页 |
(二) 我国登记制度为公私兼具的一体两面性质 | 第36-38页 |
二、登记功能之价值考量 | 第38-40页 |
(一) 财产自由 | 第38页 |
(二) 安全价值 | 第38-39页 |
(三) 交易便捷 | 第39-40页 |
三、登记权限制之价值考量 | 第40-46页 |
(一) 登记能力 | 第41-42页 |
(二) 对登记机关审查范围和责任的限制 | 第42-44页 |
(三) 登记权的法律规制 | 第44-46页 |
四、小结——登记机关不统一不符合登记价值体系的要求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应然制度设计 | 第48-52页 |
一、需平衡统一之关系 | 第48-50页 |
(一) 对于房地一体的问题 | 第49页 |
(二) 与其它不动产登记统一的问题 | 第49页 |
(三) 统一立法问题 | 第49-50页 |
(四) 现行立法与实践统一问题 | 第50页 |
二、可行的机构设置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