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胡适诗学批判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次第9-11页
引论第11-17页
 一 课题的选定第11-14页
 二 文献综述第14-15页
 三 研究方法第15页
 四 内容概要第15-16页
 五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第一章 胡适诗学及其背景分析第17-41页
 第一节 胡适诗学概要第17-21页
 第二节 历史背景第21-29页
 第三节 传统文化背景第29-32页
 第四节 西方文化背景第32-41页
  (一) 进化论(Evolution)第32-34页
  (二) 实用主义(pragmatism)第34-37页
  (三) 现实主义(realism)第37-38页
  (四) 自由主义(liberalism)第38-41页
第二章 二三十年代学界对胡适诗学观点的反驳第41-84页
 第一节 "学衡"与"尝试":新诗草创期的学术论争第41-54页
  (一) "学衡"派的哲学背景及形成第41-46页
  (二) 吴宓第46-48页
  (三) 梅光迪第48-51页
  (四) 胡先骕第51-54页
 第二节 基于中国传统诗学的反思第54-69页
  (一) 引言第54-56页
  (二) 废名第56-61页
  (三) 顾随第61-65页
  (四) 俞平伯第65-69页
 第三节 基于西方现代诗学的反思第69-84页
  (一) 引言第69页
  (二) 朱光潜第69-74页
  (三) 梁宗岱第74-79页
  (四) 李健吾第79-84页
第三章 胡适诗学观点再批判第84-142页
 第一节 作诗如说话第84-96页
 第二节 作诗如作文第96-104页
 第三节 须言之有物,不无病呻吟第104-113页
 第四节 须讲求文法第113-120页
 第五节 不摹仿古人第120-125页
 第六节 务去烂调套语,不避俗字俗语第125-129页
 第七节 不用典第129-136页
 第八节 不讲对仗第136-142页
第四章 结语:反现代性性的诗学第142-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60页
作者简介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语学位论文的语类特征研究--以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下一篇:汉末魏晋“缘情诗”审美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