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的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1-13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软件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第16-32页
    2.1 系统功能简述第16-17页
    2.2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的硬件配置第17-18页
    2.3 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第18-19页
    2.4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第19-24页
        2.4.1 系统初始化需求第21页
        2.4.2 系统自检需求第21-22页
        2.4.3 模式控制需求第22页
        2.4.4 正常工作模式需求第22-24页
        2.4.5 下载工作模式需求第24页
    2.5 软件外部接口需求第24-26页
        2.5.1 RS422接口第25页
        2.5.2 模拟量接口第25-26页
        2.5.3 离散量接口第26页
        2.5.4 以太网通信接口第26页
    2.6 软件内部接口需求第26-27页
    2.7 软件关键性需求第27-28页
        2.7.1 可靠性需求第27页
        2.7.2 安全性需求第27-28页
    2.8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软件设计方案第28-30页
        2.8.1 软件的整体框架第28-29页
        2.8.2 软件的设计方案第29-30页
    2.9 软件的测试与验证方案第30-31页
    2.10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软件开发环境简述第32-39页
    3.1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软件的CPU配置第32-33页
    3.2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软件的操作系统概述第33-35页
        3.2.1 VxWorks操作系统概述第33页
        3.2.2 Wind内核技术分析第33-35页
    3.3 板级支持包的技术分析第35-38页
        3.3.1 VxWorks中BSP的功能第35-36页
        3.3.2 BSP的文件组成第36-37页
        3.3.3 VxWorks BSP引导映像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软件功能模块设计第39-58页
    4.1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软件任务划分和优先级分配第39-40页
    4.2 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的算法设计第40-57页
        4.2.1 软件入口模块(AppRun)第41-43页
        4.2.2 模式控制模块(modelCtl)第43页
        4.2.3 数据采样模块(taskSample)第43-50页
        4.2.4 数据记录任务模块(taskRecord)第50-52页
        4.2.5 下载工作方式模块(taskDownload)第52-56页
        4.2.6 其他任务模块第56-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软件的实现与移植第58-66页
    5.1 软件开发模式第58页
    5.2 软件开发环境TORNADO第58-59页
    5.3 软件的实现第59-62页
        5.3.1 软件入口模块的实现第60页
        5.3.2 模式控制模块的实现第60-61页
        5.3.3 数据采样模块的实现第61页
        5.3.4 数据记录任务模块的实现第61-62页
        5.3.5 下载工作方式模块的实现第62页
        5.3.6 程序编译第62页
    5.4 程序的移植第62-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发动机参数记录仪软件的测试与验证第66-73页
    6.1 软件模块的设计与需求的符合性检查和测评第66-67页
    6.2 软件的试验室测试第67-72页
        6.2.1 正常工作模式测试第67-71页
        6.2.2 下载工作模式测试第71-72页
    6.3 软件的发动机台架测试和机上联试第72页
    6.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7.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第73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仪数据通信与坐标变换技术
下一篇:纯电动轿车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构型与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