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文献 | 第11-12页 |
·国内文献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2章 盈余管理理论概述 | 第15-29页 |
·盈余管理内涵及特征 | 第15-16页 |
·盈余管理内涵 | 第15-16页 |
·盈余管理特征 | 第16页 |
·盈余管理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经济人"假设 | 第16-17页 |
·契约理论 | 第1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盈余管理动机 | 第18-21页 |
·资本市场需求 | 第18-19页 |
·债务契约 | 第19-20页 |
·管理层自身利益 | 第20-21页 |
·盈余管理手段 | 第21-26页 |
·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 | 第21-24页 |
·利用关联交易 | 第24-25页 |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 | 第25-26页 |
·IPO公司盈余管理概述 | 第26-29页 |
·IPO公司涵义 | 第26页 |
·IPO公司分类 | 第26页 |
·我国证券发行制度 | 第26-27页 |
·IPO公司盈余管理特点 | 第27-29页 |
第3章 应计利润模型——Jones模型改进 | 第29-38页 |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 | 第29-30页 |
·具体项目法 | 第29页 |
·分布检测法 | 第29页 |
·应计利润分离法 | 第29-30页 |
·应计利润模型 | 第30-35页 |
·应计利润的含义 | 第30页 |
·应计利润的计量 | 第30-32页 |
·应计利润模型 | 第32-35页 |
·Jones模型的改进 | 第35-38页 |
·Jones模型计量应计利润思路 | 第35-36页 |
·学者研究成果 | 第36页 |
·改进的Jones模型 | 第36-38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38-45页 |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样本数据 | 第38-39页 |
·样本计算分析 | 第39-43页 |
·回归模型拟合分析 | 第39-41页 |
·对各年回归系数符号的判定 | 第41-42页 |
·IPO公司上市前后总资产收益率(ROA)变动分析 | 第42页 |
·IPO公司上市前后盈余管理程度变动 | 第42-43页 |
·实证研究结论 | 第43-45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50页 |
·IPO公司盈余管理结论 | 第45页 |
·论文的创新性 | 第45-46页 |
·现金流量表法应计利润的改进 | 第45页 |
·Jones模型的改进 | 第45-46页 |
·IPO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46-49页 |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政策的制定 | 第46-47页 |
·加强对财务人员、监管人员的道德教育 | 第47页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内部监督 | 第47-48页 |
·提高外部监管机构执业能力,增强外部监督 | 第48页 |
·加大惩罚力度,扩大惩罚范围 | 第48-49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