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真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1.1 课题背景及课题的提出第14-16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第16页
    1.3 课题研究意义第16页
    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第16-18页
        1.4.1 课题来源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32页
    2.1 焦化废水概况第18-21页
        2.1.1 焦化废水来源第18-19页
        2.1.2 焦化废水组成及特点第19页
        2.1.3 焦化废水的危害第19-21页
    2.2 焦化废水处理方法第21-23页
        2.2.1 物理化学处理法第21-22页
        2.2.2 化学处理法第22页
        2.2.3 生物处理法第22-23页
    2.3 生物脱氮技术第23-29页
        2.3.1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第23-24页
        2.3.2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第24-26页
        2.3.3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不足第26页
        2.3.4 新型脱氮微生物及工艺第26-29页
    2.4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研究进展第29-32页
        2.4.1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发现第29页
        2.4.2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机理第29-30页
        2.4.3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研究成果第30-32页
第三章 菌种的筛选、鉴定与保藏第32-42页
    3.1 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试剂第32-35页
        3.1.1 实验材料第32-33页
        3.1.2 实验仪器第33-34页
        3.1.3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34-35页
    3.2 实验方法第35-39页
        3.2.1 菌种筛选第35-37页
        3.2.2 菌种鉴定第37-38页
        3.2.3 菌种保藏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0页
        3.3.1 菌种筛选第39页
        3.3.2 菌种鉴定第39-40页
        3.3.3 菌种保藏第40页
    3.4 实验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菌株的最佳脱氮条件及硝化性能研究第42-62页
    4.1 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试剂第42-45页
        4.1.1 实验材料第42页
        4.1.2 实验仪器第42-43页
        4.1.3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43-45页
    4.2 检测方法第45-50页
        4.2.1 氨氮的测定一纳氏试剂光度法第45-46页
        4.2.2 硝酸盐氮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第46-48页
        4.2.3 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第48页
        4.2.4 总氮的测定—TOC-TN测定仪第48-50页
    4.3 实验方法第50-52页
        4.3.1 异养氨化培养基中的硝化性能研究第50页
        4.3.2 最佳碳源的确定第50页
        4.3.3 最佳氮源的确定第50-51页
        4.3.4 最佳C/N的确定第51页
        4.3.5 最佳pH的确定第51页
        4.3.6 异养氨化优化培养基中的硝化性能研究第51页
        4.3.7 异养氨化培养基优化前后菌株硝化性能的比较第51-52页
        4.3.8 氨氮浓度对菌株硝化性能的影响第5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2-60页
        4.4.1 异养氨化培养基中菌株的硝化性能第52-53页
        4.4.2 最佳碳源的确定第53-54页
        4.4.3 最佳氮源的确定第54-55页
        4.4.4 最佳C/N的确定第55-56页
        4.4.5 最佳pH的确定第56-57页
        4.4.6 异养氨化优化培养基中菌株的硝化性能第57-58页
        4.4.7 异养氨化培养基优化前后菌株硝化性能的比较第58页
        4.4.8 不同氨氮浓度对菌株硝化性能的影响第58-60页
    4.5 实验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菌株的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第62-72页
    5.1 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试剂第62-64页
        5.1.1 实验材料第62-63页
        5.1.2 实验仪器第63页
        5.1.3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63-64页
    5.2 检测方法第64-66页
        5.2.0 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第64页
        5.2.1 常规气体的分析第64页
        5.2.2 操作参数第64-65页
        5.2.3 气体的定量方法第65-66页
    5.3 实验方法第66-68页
        5.3.1 实验装置第66页
        5.3.2 亚硝酸钠氮源实验第66-67页
        5.3.3 硝酸钠氮源实验第67页
        5.3.4 硫酸铵氮源实验第67-68页
        5.3.5 好氧反硝化特性及代谢途径分析第68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8-71页
        5.4.1 亚硝酸钠氮源实验第68-69页
        5.4.2 硝酸钠氮源实验第69页
        5.4.3 硫酸铵氮源实验第69-70页
        5.4.4 好氧反硝化特性分析第70页
        5.4.5 代谢途径推测第70-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菌株的驯化第72-78页
    6.1 驯化目的第72页
    6.2 实验材料第72页
        6.2.1 异养氨化优化培养基第72页
        6.2.2 焦化废水第72页
    6.3 实验方法第72-74页
        6.3.1 驯化前菌株脱氮性能第72-73页
        6.3.2 菌株驯化第73页
        6.3.3 驯化前后菌株脱氮性能对比第73-74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74-76页
        6.4.1 驯化前菌株脱氮性能第74页
        6.4.2 菌株驯化第74-75页
        6.4.3 驯化前后菌株脱氮性能对比第75-76页
    6.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第78-80页
    7.1 总结第78-79页
    7.2 建议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致谢第86-87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SBA-16与Cr-SBA-16介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下一篇:维生素C和Vc磷酸酯镁抗氧化性及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