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概念介绍 | 第13-14页 |
1.3.2 建立控制模型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概念及成本控制方法介绍 | 第17-26页 |
2.1 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电子产品概念 | 第17页 |
2.1.2 退货的含义及分析 | 第17-18页 |
2.1.3 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含义 | 第18-19页 |
2.2 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控制方法介绍 | 第19-24页 |
2.2.1 作业成本法 | 第19-21页 |
2.2.2 层次分析法 | 第21-23页 |
2.2.3 平衡计分卡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A公司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控制分析 | 第26-34页 |
3.1 A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28页 |
3.1.1 企业简介 | 第26页 |
3.1.2 退货物流操作流程 | 第26-27页 |
3.1.3 退货物流部门及作业介绍 | 第27-28页 |
3.2 A公司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构成 | 第28-30页 |
3.2.1 收集成本 | 第29页 |
3.2.2 分拣成本 | 第29-30页 |
3.2.3 运输成本 | 第30页 |
3.2.4 再制造成本 | 第30页 |
3.2.5 废弃物处理成本 | 第30页 |
3.3 A公司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3.3.1 物流环节 | 第30页 |
3.3.2 物流运作方式 | 第30-31页 |
3.3.3 核算方式 | 第31页 |
3.4 A公司退货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4.1 退货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 第31-32页 |
3.4.2 退货物流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 第32页 |
3.4.3 退货物流管理成本高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A公司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事前及事中控制 | 第34-45页 |
4.1 A公司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事前控制 | 第34-41页 |
4.1.1 退货物流成本计算模型 | 第34-37页 |
4.1.2 A公司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计算 | 第37-41页 |
4.2 A公司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事中控制 | 第41-44页 |
4.2.1 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控制点的确认 | 第41-43页 |
4.2.2 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控制的实施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A公司电子产品退货物流成本事后评价 | 第45-54页 |
5.1 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介绍 | 第45-47页 |
5.1.1 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 | 第45-46页 |
5.1.2 客户方面的评价指标 | 第46页 |
5.1.3 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的评价指标 | 第46-47页 |
5.1.4 学习与成长方面的评价指标 | 第47页 |
5.2 权重的确定 | 第47-50页 |
5.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0-51页 |
5.4 A公司退货物流成本控制效果评价体系 | 第51-52页 |
5.5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