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管理论文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个案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目标与关键问题第11页
 四、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1-16页
 五、研究方法第16-20页
  (一) 质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二) 具体方法——个案研究第17页
  (三) 个案研究的主要思路第17-18页
  (四) 个案研究的设计和资料收集第18-20页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领导及课程领导力的定义第20-30页
 一、领导与领导力第20-23页
 二、女性领导者的心理特征第23-24页
 三、幼儿园课程领导的内涵第24-27页
  (一) 幼儿园课程第24页
  (二) 幼儿园课程领导第24-25页
  (三) 幼儿园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第25-27页
 四、园长课程领导力第27-30页
  (一) 园长课程领导力的定义第27页
  (二) 园长课程领导力的特征第27-30页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内涵和内容第30-38页
 一、园长课程领导的内涵第30-31页
  (一) 课程领导的主体是园长第30页
  (二) 园长课程领导的基础是课程团队第30页
  (三) 园长课程领导的实质是全方位的影响力第30-31页
 二、园长课程领导力的内容第31-38页
  (一) 课程组织结构领导力第32-33页
  (二) 课程专业技术领导力第33-34页
  (三) 课程师资力量领导力第34-35页
  (四) 课程组织文化领导力第35-36页
  (五) 课程公共关系领导力第36-38页
第四章 走进W园长的课程领导第38-70页
 一、W园长和她领导的幼儿园第38-43页
  (一) W园长的成长经历及家庭生活第38-41页
  (二) 幼儿园的发展和园本课程的情况第41-43页
 二、W园长的课程组织领导——分权转型与灵活多变第43-47页
  (一) T园课程组织的分权与转型领导第43-44页
  (二) 紧密围绕课程任务而变化的课程组织第44页
  (三) 课程领导职能的分散——中层领导团队的变化第44-46页
  (四) 分工与合作中的烦恼?——副园长与园长助理的小冲突第46-47页
 三、W园长课程专业技术领导——在隐形引导中整体推进第47-56页
  (一) 决策式的课程规划第47页
  (二) 基于师幼需要的课程设计第47-49页
  (三) 隐形引导下的课程实施第49-52页
  (四) 艰难但又必须开展的课程评价第52-55页
  (五) "繁忙的苦恼":W园长的专业技术指导困惑第55-56页
 四、W园长课程师资力量的领导——教研培一体化下的个性发展第56-62页
  (一) 年轻人的舞台:T园的"特殊"师资结构第56-58页
  (二) 教研培一体:让教师在教中学第58-59页
  (三) 分层发展:为教师搭建个性化平台第59-61页
  (四) 开放式外出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第61-62页
 五、W园长的课程组织文化领导——冲突中的文化变革第62-65页
  (一) 制度文化:制度需在实践中检验——备课制度的变革第63-64页
  (二) 研究文化:踊跃发言与一声不吭——在编教师和聘用教师的文化冲突第64-65页
  (三) 团队文化:小团体主义——总分部的文化冲突第65页
  (四) 环境文化:功能的异变——面子工程还是"第三位教师"第65页
 六、W园长的课程公共关系领导——多元合作,双赢发展第65-70页
  (一) 上级行政部门与幼儿园:"稀缺资源"的利用第66-67页
  (二) 专家与幼儿园:定点指导的幸福第67页
  (三) 社区与幼儿园:共建与回馈第67-68页
  (四) 家长与幼儿园:搭建心灵的桥梁第68-69页
  (五) 园际间的交流:尴尬的各自为战第69-70页
第五章 从"自由"走向"自觉"的幼儿园课程领导第70-79页
 一、幼儿园长具备的领导力品质第70-71页
 二、幼儿园优秀课程领导者的标准第71-75页
  (一) 成为实践指引者——培育个体的角色影响力第71页
  (二) 成为持续学习者——提升个体学习力第71-72页
  (三) 成为文化带动者——优化自身领导风格第72-73页
  (四) 成为教师研究的合作者——营建课程领导共同体第73-74页
  (五) 成为专家邀请者——充分挖掘理论人力资源第74页
  (六) 成为上级关系协调者——有智慧地处理上下级关系第74-75页
 三、幼儿园课程领导策略的持续优化策略第75-79页
  (一) 课程专业技术领导——有所为有所不为第75-76页
  (二) 课程组织结构领导——达到人尽其责第76页
  (三) 课程人力资源领导——建立紧密的园内课程共同体第76-77页
  (四) 课程组织文化领导——实现文化融合第77-78页
  (五) 课程公共关系领导——建立开放的园内外共同体第78-79页
结论第79-80页
附录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龄教育过程考察--以一个幼儿园混龄班为例
下一篇:幼儿园集体手工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