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 第10-15页 |
1.2.1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简介 | 第10-11页 |
1.2.2 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机理 | 第11页 |
1.2.3 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合成方法 | 第11-13页 |
1.2.4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13-15页 |
1.3 上转换发光材料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解决方法 | 第15-16页 |
1.3.1 设计核壳结构增强纳米粒上转换发光 | 第15页 |
1.3.2 利用光子晶体调节激发发射增强纳米粒上转换发光 | 第15-16页 |
1.3.3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基元增强纳米粒上转换发光 | 第16页 |
1.4 课题研究现状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19-27页 |
2.1 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和原料 | 第19-20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1.2 实验试剂及原料 | 第19-20页 |
2.2 样品的制备 | 第20-25页 |
2.2.1 模版的制备 | 第20-22页 |
2.2.2 稀土掺杂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2-24页 |
2.2.3 稀土掺杂纳米颗粒与两种金结构基板的复合过程 | 第24-25页 |
2.3 实验样品性能表征 | 第25-27页 |
2.3.1 电镜和物相分析测试 | 第25页 |
2.3.2 透射与吸收光谱分析测试 | 第25页 |
2.3.3 荧光光谱与荧光寿命分析测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不同方法制备稀土掺杂NaYF4纳米颗粒发光性质研究 | 第27-35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3.2.1 Yb~(3+),Er~(3+)掺NaYF_4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的性质研究 | 第27-29页 |
3.2.2 Er~(3+),Nd~(3+)共掺、Yb~(3+),Nd~(3+)共掺和Yb~(3+),Nd~(3+),Er~(3+)共掺NaYF_4纳米颗粒的性质研究 | 第29-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金表面等离子体增强Yb~(3+),Er~(3+)共掺NaYF_4上转换纳米颗粒的性质研究 | 第35-47页 |
4.1 引言 | 第35-36页 |
4.2 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4.2.1 物相分析与颗粒形貌分析 | 第36-37页 |
4.2.2 金结构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4.2.3 吸收与发射光谱图分析 | 第38-40页 |
4.2.4 上转换发光机理分析 | 第40-43页 |
4.2.5 发光增强的其他因素 | 第43-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金表面等离子体增强Nd~(3+),Yb~(3+),Er~(3+)共掺NaYF_4上转换纳米颗粒的性质研究 | 第47-61页 |
5.1 引言 | 第47-48页 |
5.2 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48-59页 |
5.2.1 形貌分析与物相分析 | 第48-50页 |
5.2.2 吸收与稳态光谱分析 | 第50-54页 |
5.2.3 发光过程与机理分析 | 第54-56页 |
5.2.4 荧光寿命与表面电场模拟分析 | 第56-58页 |
5.2.5 增强倍数柱状图分析 | 第58-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在投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