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kW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无线充电的充电技术 | 第14-16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补偿网络的分析与设计 | 第19-35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四种基本补偿结构 | 第19-22页 |
2.2.1 基本结构的介绍 | 第19-21页 |
2.2.2 四种基本结构的比较 | 第21-22页 |
2.3 补偿结构的改进 | 第22-34页 |
2.3.1 SPS和LCL补偿结构 | 第22-23页 |
2.3.2 LCC、CLC以及四线圈补偿结构 | 第23-33页 |
2.3.2.1 LCC、CLC和四线圈结构的等效 | 第23-29页 |
2.3.2.2 LCC、CLC和四线圈结构的比较 | 第29-33页 |
2.3.3 集成化LCC补偿结构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充电线圈的设计与制作 | 第35-47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充电线圈结构的介绍 | 第35-37页 |
3.3 充电板的布局 | 第37-40页 |
3.3.1 铁氧体的布局 | 第37-39页 |
3.3.2 线圈的布局 | 第39-40页 |
3.4 充电板的仿真 | 第40-43页 |
3.4.1 充电板的水平偏移仿真 | 第40-42页 |
3.4.2 充电板的损耗仿真 | 第42-43页 |
3.5 充电板的实际规格和实物 | 第43-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仿真与实验 | 第47-67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48-49页 |
4.3 模型仿真 | 第49-53页 |
4.3.1 仿真的电路模型 | 第49-50页 |
4.3.2 开关管软开关的实现 | 第50-52页 |
4.3.2.1 MOSFET的软开关ZVS | 第51-52页 |
4.3.2.2 整流二极管的软开关ZCS | 第52页 |
4.3.3 输入、输出波形 | 第52-53页 |
4.4 电路设计 | 第53-64页 |
4.4.1 高频DC-AC主电路 | 第53-56页 |
4.4.1.1 高频逆变电路的介绍 | 第53页 |
4.4.1.2 开关管的选择 | 第53-54页 |
4.4.1.3 高频逆变电路的设计 | 第54-56页 |
4.4.2 控制电路 | 第56-61页 |
4.4.2.1 控制电路的介绍 | 第56页 |
4.4.2.2 控制芯片的选取 | 第56-58页 |
4.4.2.3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58-61页 |
4.4.3 整流电路 | 第61-63页 |
4.4.3.1 整流电路的介绍 | 第61-62页 |
4.4.3.2 整流电路的设计 | 第62-63页 |
4.4.4 采集电路 | 第63-64页 |
4.4.4.1 采集电路的介绍 | 第63页 |
4.4.4.2 采集电路的设计 | 第63-64页 |
4.5 实物实验 | 第64-66页 |
4.5.1 实物图 | 第64页 |
4.5.2 测试结果 | 第64-66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总结和体会 | 第67-69页 |
5.1 总结 | 第67-68页 |
5.2 体会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