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 | 第12-13页 |
1.3 纳米银(Ag NPs)的性质及应用 | 第13-17页 |
1.3.1 Ag NPs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 第14页 |
1.3.2 Ag NPs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3 Ag NPs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4 Ag NPs在电极领域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纳米银的合成 | 第17-21页 |
1.4.1 物理方法 | 第17-18页 |
1.4.2 化学方法 | 第18-20页 |
1.4.3 生物方法 | 第20-21页 |
1.5 双金属纳米合金 | 第21-23页 |
1.5.1 化学还原法 | 第21-22页 |
1.5.2 置换反应法 | 第22页 |
1.5.3 微波辅助加热法 | 第22-23页 |
1.6 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1.6.1 聚合物中掺杂纳米银 | 第23-25页 |
1.6.2 聚合物表面沉积纳米银涂层 | 第25-27页 |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增强PET表面纳米银沉积 | 第28-46页 |
2.1 前言 | 第28-30页 |
2.1.1 大气低温等离子体简介 | 第28-29页 |
2.1.2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简介 | 第29-30页 |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3 PET表面改性以及纳米银沉积 | 第30-32页 |
2.3.1 PET表面纳米银的沉积 | 第31-32页 |
2.3.2 水冲击试验 | 第32页 |
2.4 PET表面的形貌及性能表征 | 第32-33页 |
2.4.1 UV-vis吸收光谱 | 第32-33页 |
2.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3页 |
2.4.3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33页 |
2.5 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2.5.1 不同处理方法对PET表面化学态的影响 | 第36-39页 |
2.5.2 在PET表面沉积纳米银的反应机理 | 第39-42页 |
2.5.3 不同处理方法对PET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2页 |
2.5.4 纳米银在PET表面沉积的形貌以及水冲击试验 | 第42-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一步原位还原法制备银铜纳米合金/PVA复合膜 | 第46-58页 |
3.1 前言 | 第46-47页 |
3.1.1 聚乙烯醇(PVA)简介 | 第46页 |
3.1.2 铜/银纳米合金 | 第46-47页 |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7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3.3 Ag/PVA、Cu/PVA、Ag-Cu/PVA薄膜的原位合成 | 第47-48页 |
3.4 PVA薄膜及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48-50页 |
3.4.1 Ag/PVA、Cu/PVA、Ag-Cu/PVA薄膜的形貌表征 | 第48页 |
3.4.2 UV-vis吸收光谱 | 第48-49页 |
3.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9页 |
3.4.4 X射线衍射 | 第49页 |
3.4.5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49-50页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3.5.1 热处理时间对纳米粒子的影响 | 第50-51页 |
3.5.2 XRD分析 | 第51-52页 |
3.5.3 XPS谱图分析 | 第52-54页 |
3.5.4 Ag/PVA、Cu/PVA、Ag-Cu/PVA薄膜的形貌 | 第54-55页 |
3.5.5 铜/银纳米合金在PVA薄膜中的结构 | 第55-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8-60页 |
4.1 结论 | 第58页 |
4.2 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