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探讨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关于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类型的研究 | 第15页 |
1.2.3 关于公办高校财务风险原因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4 关于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1.5.1 本文的创新 | 第19页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19-21页 |
2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理论概述 | 第21-28页 |
2.1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内涵 | 第21-25页 |
2.1.1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相关的概念 | 第21-23页 |
2.1.2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 第23页 |
2.1.3 公办高校主要的财务风险 | 第23-25页 |
2.2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 第25-26页 |
2.2.1 潜伏性 | 第25页 |
2.2.2 政策相关性 | 第25页 |
2.2.3 财务管理的相对复杂性 | 第25页 |
2.2.4 预算软约束 | 第25-26页 |
2.3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3.1 财务控制理论 | 第26页 |
2.3.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6-28页 |
3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和问题 | 第28-33页 |
3.1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 第28-29页 |
3.1.1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相关制度 | 第28-29页 |
3.1.2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实施情况 | 第29页 |
3.2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问题 | 第29-33页 |
3.2.1 产权代理不够明晰 | 第30页 |
3.2.2 收入预算体外循环 | 第30-31页 |
3.2.3 项目招标以权谋私 | 第31页 |
3.2.4 贷新还旧恶性循环 | 第31-32页 |
3.2.5 风控专门评价未实施 | 第32-33页 |
4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3-40页 |
4.1 财务风险控制识别方面 | 第33-34页 |
4.1.1 高校内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 第33页 |
4.1.2 管理层内“重分配,轻管理” | 第33-34页 |
4.2 财务风险控制环境方面 | 第34-35页 |
4.2.1 高校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34-35页 |
4.2.2 内部控制滞后且流于形式 | 第35页 |
4.3 财务风险控制业务活动方面 | 第35-37页 |
4.3.1 预算监督不力考核缺失 | 第35-36页 |
4.3.2 工程建设招投标机制不健全 | 第36-37页 |
4.3.3 贷款办学控制不力 | 第37页 |
4.4 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与监督方面 | 第37-40页 |
4.4.1 财务风控评价体系缺失 | 第38页 |
4.4.2 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 第38-40页 |
5 提高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效果的建议 | 第40-45页 |
5.1 增强财务风险识别能力 | 第40-41页 |
5.1.1 强化高校内部风控意识 | 第40页 |
5.1.2 重视预算编制,提高参与度 | 第40-41页 |
5.2 建立良好财务风险控制环境 | 第41-42页 |
5.2.1 优化财务治理结构,改善内控环境 | 第41页 |
5.2.2 完善校内内控制度规范 | 第41-42页 |
5.3 改进财务风险控制业务活动 | 第42-43页 |
5.3.1 实施预算精细化管理 | 第42页 |
5.3.2 完善工程招投标的民主决策机制 | 第42-43页 |
5.3.3 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御险能力 | 第43页 |
5.4 完善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 | 第43-45页 |
5.4.1 建立财务风控评价体系 | 第43-44页 |
5.4.2 强化高校内审监督作用 | 第44-45页 |
6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