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1.2.1 大气污染物组成、危害相关研究 | 第12页 |
1.2.2 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模拟研究 | 第12-16页 |
1.2.3 城市景观格局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2.4 城市景观格局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关性研究 | 第18-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23-3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6页 |
2.1.1 研究区域 | 第23页 |
2.1.2 自然条件 | 第23页 |
2.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24页 |
2.1.4 大气污染概况 | 第24-26页 |
2.2 数据来源与基础数据处理 | 第26-30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26页 |
2.2.2 武汉市行政区划和基础网格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2.2.3 武汉市NO_2和PM_(2.5)浓度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2.2.4 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2.2.5 道路交通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2.6 重要空气污染源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2.7 植被覆盖度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2.3 理论与方法基础 | 第30-38页 |
2.3.1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理论与方法基础 | 第30-33页 |
2.3.2 景观格局指数筛选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 第33-35页 |
2.3.3 大气污染物浓度与绿地景观格局相关性研究理论与方法基础 | 第35-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66页 |
3.1 武汉市冬季NO_2和PM_(2.5)浓度分布 | 第38-51页 |
3.1.1 监测站点NO_2和PM_(2.5)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 第38-40页 |
3.1.2 武汉市NO_2和PM_(2.5)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40-44页 |
3.1.3 武汉市NO_2和PM_(2.5)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7页 |
3.1.4 武汉市NO_2和PM_(2.5)的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 第47-49页 |
3.1.5 武汉市NO_2和PM_(2.5)浓度等级分布 | 第49-51页 |
3.2 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绿地景观格局指数筛选 | 第51-55页 |
3.2.1 绿地景观格局指数主成分分析 | 第51-53页 |
3.2.2 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绿地景观格局指数筛选 | 第53-55页 |
3.3 绿地景观格局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关性分析 | 第55-66页 |
3.3.1 不同景观总面积下绿地景观格局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关性 | 第55-59页 |
3.3.2 不同绿地面积比下绿地景观格局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关性 | 第59-65页 |
3.3.3 基于城市空气污染物消减的绿地景观格局优化途径 | 第65-66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6-73页 |
4.1 结论 | 第66-69页 |
4.2 讨论 | 第69-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5页 |
附录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