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论文

蒲松龄教育思想研究--基于《聊斋志异》中教育世界的考察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5页
一、《聊斋志异》创作的社会境遇与作者遭际第15-21页
    (一)《聊斋志异》创作的社会境遇第15-17页
        1.明清易代的政治动荡第15-16页
        2.清代的人文启蒙思潮第16-17页
    (二)蒲松龄的人生遭际第17-21页
        1.“朝沾糜粥,暮挫煤烟”之清苦生活第17-18页
        2.“萧条无成,熬场半生”之科举考试第18页
        3.“雅爱搜神,喜爱谈鬼”之沥血创作第18-19页
        4.“文以载道,劝善惩恶”之教育传承第19-21页
二、《聊斋志异》人物群体的教育考察第21-34页
    (一)男性教育:“陋劣倖进,英雄失志”第21-25页
        1.“瞎眼的师旷”与“爱钱的和峤”第21-23页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23-25页
    (二)女性教育:“才德兼备,足胜须眉”第25-30页
        1.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反击第25-28页
        2.对女性传统婚恋观的叛逆第28-30页
    (三)青少年教育:“贫贱忧戚,玉汝于成”第30-34页
        1.注重家庭教育,反对“有爱无教”第30-32页
        2.重视学校教育,提倡“尊师重道”第32-34页
三、《聊斋志异》蕴含的教育思想浅析第34-44页
    (一)“才贤双重”的教育目的第34-36页
        1.科举取士第34-35页
        2.儒理育人第35-36页
    (二)“德智并举”的教育内容第36-38页
        1.德育为基第36-38页
        2.智育为学第38页
    (三)“活泼民主”的家塾教育形式第38-40页
    (四)“劝善惩恶”的教育方式第40-44页
        1.寓教于乐第40-41页
        2.以身作范第41-42页
        3.严慈相济第42页
        4.因材施教第42-44页
结语 骋其冥想,归于人间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7-19世纪英国社会精神病观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高校艺术类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