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1.4 本文的框架 | 第15-17页 |
2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概述 | 第17-28页 |
2.1 企业战略管理概念 | 第17-19页 |
2.1.1 企业战略 | 第17-18页 |
2.1.2 企业战略管理 | 第18-19页 |
2.2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 | 第19-20页 |
2.2.2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 第20-21页 |
2.2.3 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3 战略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对接工具--平衡计分卡 | 第22-28页 |
2.3.1 平衡计分卡的产生 | 第23页 |
2.3.2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 第23-25页 |
2.3.3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流程 | 第25-27页 |
2.3.4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 第27-28页 |
3 青岛啤酒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现状 | 第28-36页 |
3.1 公司简介 | 第28-29页 |
3.1.1 公司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1.2 公司组织架构 | 第29页 |
3.2 青岛啤酒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现路径 | 第29-36页 |
3.2.1 预算准备 | 第29-30页 |
3.2.2 预算编制 | 第30-35页 |
3.2.3 预算执行 | 第35页 |
3.2.4 预算考核 | 第35-36页 |
4 青岛啤酒全面预算管理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4.1 青岛啤酒全面预算管理困境 | 第36-38页 |
4.1.1 全面预算管理只注重眼前利益 | 第36页 |
4.1.2 全员参与度不高 | 第36-37页 |
4.1.3 预算方法程序单一 | 第37页 |
4.1.4 执行程序控制力不足 | 第37-38页 |
4.1.5 预算松弛普遍存在 | 第38页 |
4.2 青岛啤酒全面预算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4.2.1 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缺乏战略性 | 第38-39页 |
4.2.2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 第39-40页 |
4.2.3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 第40页 |
4.2.4 缺乏预算监控及机制 | 第40-41页 |
4.2.5 预算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5 完善以战略为导向的青岛啤酒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 第42-57页 |
5.1 确立基于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总目标 | 第42-45页 |
5.1.1 财务层面的预算目标确定 | 第42-43页 |
5.1.2 客户层面的预算目标确定 | 第43页 |
5.1.3 内部流程层面的预算目标确定 | 第43-44页 |
5.1.4 学习与发展层面的预算目标确定 | 第44-45页 |
5.2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 第45-47页 |
5.2.1 全面预算管理职责集群 | 第45-46页 |
5.2.2 预算管理理事会 | 第46页 |
5.2.3 预算编制部门 | 第46-47页 |
5.2.4 预算执行监控部门 | 第47页 |
5.2.5 预算执行反馈部门 | 第47页 |
5.3 运用平衡计分卡编制全面预算 | 第47-53页 |
5.3.1 确定战略目标 | 第48页 |
5.3.2 设计平衡计分卡 | 第48-50页 |
5.3.3 编制平衡计分卡预算指标 | 第50-53页 |
5.4 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 第53-54页 |
5.4.1 跟踪预算执行 | 第53页 |
5.4.2 强化薄弱环节 | 第53页 |
5.4.3 及时反馈信息 | 第53-54页 |
5.4.4 明确责任关系 | 第54页 |
5.5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与考评体系 | 第54-57页 |
5.5.1 强化各责任主体的监督责任 | 第54页 |
5.5.2 建立业绩导向和真实导向相结合的考评机制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