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1 医务社会工作者 | 第11-12页 |
1.2.2 儿童白血病 | 第12页 |
1.2.3 角色偏差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我国关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研究 | 第12-14页 |
1.3.2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者面临角色尴尬的研究 | 第14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4 研究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第15-17页 |
1.4.1 认知行为理论及分析框架 | 第15-16页 |
1.4.2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分析框架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个案访谈:以R医院开展白血病患儿的服务项目为例 | 第19-28页 |
2.1 个案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2.2 白血病患儿的情绪状况和需求表现 | 第21-26页 |
2.2.1 患儿的精神状况 | 第21页 |
2.2.2 患儿的日常生活需求 | 第21-22页 |
2.2.3 患儿的行为表现 | 第22-23页 |
2.2.4 患儿的教育需求 | 第23-24页 |
2.2.5 患儿家庭的医疗需求 | 第24-25页 |
2.2.6 患儿家庭的经济需求 | 第25-26页 |
2.3 服务计划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医务社会工作者对R医院白血病患儿的角色服务与重构 | 第28-40页 |
3.1 医务社会工作者对白血病患儿的角色服务实践 | 第28-31页 |
3.1.1 为病人提供疾病信息的咨询者 | 第28-29页 |
3.1.2 为患儿准备小组活动的策划者 | 第29页 |
3.1.3 为患儿开导情绪的疏导者 | 第29-30页 |
3.1.4 为患儿家庭寻求资源的申请者 | 第30-31页 |
3.2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介入取得的成效 | 第31-32页 |
3.3 角色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3.3.1 作为咨询者的角色偏差:对白血病及医疗知识不了解 | 第32-33页 |
3.3.2 作为服务策划者的角色偏差:患儿特殊的年龄结构,拒人千里之外 | 第33页 |
3.3.3 作为情绪疏导者角色偏差:医务社工忽视家长的心理状况 | 第33-34页 |
3.3.4 作为资源申请者的角色偏差:服务意识淡薄 | 第34页 |
3.4 产生角色偏差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3.4.1 医务社会工作者对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的缺乏 | 第34-35页 |
3.4.2 患儿及家属对医务社会工作者存在陌生感 | 第35页 |
3.4.3 岗位职责模糊,医务社工处在医院底层的角色地位 | 第35-36页 |
3.4.4 医院的医疗救助体系不健全 | 第36页 |
3.5 角色重构的建议 | 第36-39页 |
3.5.1 医务社会工作者自身角色的新定位 | 第36-37页 |
3.5.2 患儿及家属对医务社工持接纳的态度 | 第37页 |
3.5.3 培养“又专又综”的医务社会工作新人才 | 第37-38页 |
3.5.4 社会医疗机构的认可与重视 | 第38页 |
3.5.5 医务社会工作与儿童保障政策合力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0-42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4.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R 医院白血病患儿及家庭的访谈提纲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