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普及论文

城市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研究--基于重庆市主城区6所初中之调查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第17-18页
    1.4 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第18-19页
        1.4.1 研究的目的第18页
        1.4.2 研究的内容第18-19页
    1.5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及方法第19-21页
        1.5.1 研究的创新点第19页
        1.5.2 研究的不足第19页
        1.5.3 研究的方法第19-21页
2 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与理论基础第21-28页
    2.1 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第21-23页
        2.1.1 素养第21页
        2.1.2 生态文明第21-22页
        2.1.3 生态文明素养第22-23页
    2.2 生态文明素养的理论基础第23-28页
        2.2.1 中国古代的天地观第23-24页
        2.2.2 国外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第24-25页
        2.2.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第25-27页
        2.2.4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生态文明理念第27-28页
3 城市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意义、原则与内容第28-33页
    3.1 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意义第28-29页
        3.1.1 有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第28页
        3.1.2 有利于城市和谐绿色发展第28页
        3.1.3 有利于初中生态校园建设第28-29页
        3.1.4 有利于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第29页
    3.2 城市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原则第29-30页
        3.2.1 坚持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第29-30页
        3.2.2 坚持校园生态建设与校园整体建设相结合第30页
        3.2.3 坚持长期教育与现实需要相结合第30页
    3.3 城市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内容第30-33页
        3.3.1 知识获得第31页
        3.3.2 意识培育第31页
        3.3.3 习惯培养第31页
        3.3.4 行为养成第31-33页
4 重庆市主城区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现状调查第33-42页
    4.1 城市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调查设计第33-36页
        4.1.1 调查对象第33-34页
        4.1.2 调查方式第34-35页
        4.1.3 城市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现状第35-36页
    4.2 城市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开展的工作第36-39页
        4.2.1 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第36页
        4.2.2 规范学生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第36-38页
        4.2.3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第38页
        4.2.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遭破坏问题第38-39页
    4.3 城市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第39-41页
        4.3.1 培育内容系统性不够第39-40页
        4.3.2 培育方式针对性不强第40页
        4.3.3 培育合力未有效形成第40-41页
    4.4 城市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第41-42页
        4.4.1 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内在因素影响第41页
        4.4.2 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外在环境的影响第41页
        4.4.3 学生态环境保护知行未走向统一的影响第41-42页
5 城市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途径与方法第42-50页
    5.1 学校建好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主阵地第42-45页
        5.1.1 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第42-43页
        5.1.2 组织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第43页
        5.1.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43-45页
        5.1.4 建立健全学校生态文明素养培育长效机制第45页
    5.2 父母发挥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作用第45-46页
        5.2.1 父母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45-46页
        5.2.2 父母行为的示范作用第46页
        5.2.3 父母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第46页
    5.3 政府强化支持力度第46-47页
        5.3.1 提供政策方向的指引第46-47页
        5.3.2 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第47页
    5.4 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第47-50页
        5.4.1 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第47-48页
        5.4.2 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第48页
        5.4.3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第48-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一第54-55页
附录二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研究
下一篇:探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观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