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论文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相关概念界定及重要性 | 第17-24页 |
2.1 有关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概念 | 第17-19页 |
2.1.1 法治 | 第17页 |
2.1.2 法治观念 | 第17-18页 |
2.1.3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 第18页 |
2.1.4 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 | 第18-19页 |
2.2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 第19-21页 |
2.2.1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9页 |
2.2.2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9-20页 |
2.2.3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是高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20-21页 |
2.2.4 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21页 |
2.3 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基本内容 | 第21-24页 |
2.3.1 公平正义意识的培育 | 第22页 |
2.3.2 法律权威意识的培育 | 第22-23页 |
2.3.3 民主法治观念的培育 | 第23-24页 |
3. 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现状分析 | 第24-33页 |
3.1 关于调研的说明 | 第24-25页 |
3.1.1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1.2 调研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3.2 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3.2.1 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已取得的成效 | 第25-26页 |
3.2.2 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3.3 大学生法治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3.3.1“人治”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负面影响 | 第27-28页 |
3.3.2 高校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成效不佳 | 第28-30页 |
3.3.3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缺失 | 第30-31页 |
3.3.4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原因 | 第31-33页 |
4. 完善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对策研究 | 第33-47页 |
4.1 营造良好社会法治环境 | 第33-38页 |
4.1.1 国家整体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 第33-34页 |
4.1.2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 第34-35页 |
4.1.3 强化法治实施,贯彻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 第35-36页 |
4.1.4 党员干部“关键少数”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 第36-37页 |
4.1.5 塑造公民意识,培育全社会公民的法治观念 | 第37-38页 |
4.2 加强高校校园法治建设 | 第38-42页 |
4.2.1 依法治校以营造校园法治氛围 | 第38-39页 |
4.2.2 强化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改革 | 第39-41页 |
4.2.3 加强高校法治教育队伍建设 | 第41-42页 |
4.2.4 拓展大学生法治实践活动 | 第42页 |
4.3 增强家庭成员法治意识 | 第42-44页 |
4.3.1 重视和完善家庭法治教育 | 第43页 |
4.3.2 避免功利主义,塑造正确的法治观念 | 第43-44页 |
4.4 大学生自觉加强法治观念的养成 | 第44-47页 |
4.4.1 大学生提高自身学法的主观能动性 | 第44-45页 |
4.4.2 大学生通过踊跃组织法律社团来提高法治观念 | 第45页 |
4.4.3 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以滋养法治观念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