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机械传动机构论文--啮合传动论文--齿轮及齿轮传动论文

考虑齿侧间隙的DCT斜齿轮接触应力分析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目录第11-13页
插图清单第13-15页
表格清单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6页
    1.2 汽车变速器及DCT简介第16-18页
    1.3 齿轮接触力学研究概况第18-21页
    1.4 含有齿隙的齿轮力学特性研究概况第21-23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接触分析理论基础第24-35页
    2.1 接触理论基础第24-26页
        2.1.1 赫兹接触理论第24-26页
        2.1.2 线接触应力计算公式第26页
    2.2 有限元接触分析理论基础第26-29页
        2.2.1 有限元基本求解流程第26-27页
        2.2.2 求解接触问题基本方法第27-29页
    2.3 ANSYS求解接触问题第29-34页
        2.3.1 ANSYS中常用的接触算法第30-31页
        2.3.2 接触问题的分类第31页
        2.3.3 接触刚度,接触对的定义及选取第31-32页
        2.3.4 面-面接触的分析步骤第32-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斜齿轮副模型建立及齿侧间隙分析第35-50页
    3.1 DCT齿轮系统结构简介第35-37页
    3.2 斜齿轮参数化建模第37-43页
        3.2.1 建模软件简介第37-38页
        3.2.2 齿轮渐开线生成原理第38-39页
        3.2.3 三档斜齿轮副参数第39页
        3.2.4 参数化精确建立斜齿轮模型过程第39-42页
        3.2.5 平行轴斜齿轮的装配第42-43页
    3.3 齿侧间隙理论分析第43-45页
        3.3.1 齿侧间隙的形成及影响第43-44页
        3.3.2 齿侧间隙的分类及设计第44-45页
        3.3.3 齿侧间隙影响因素分析第45页
    3.4 渐开线齿侧间隙相关公式推导第45-49页
        3.4.1 圆周侧隙与齿轮中心距的关系第46页
        3.4.2 端面侧隙与齿轮中心距的关系第46-48页
        3.4.3 平行轴斜齿轮法面法向侧隙与齿轮中心距的关系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基于ANSYS的齿轮接触应力仿真第50-59页
    4.1 三档齿轮传动参数计算第50-51页
    4.2 齿轮接触应力强度计算第51页
    4.3 静力学接触应力分析第51-54页
        4.3.1 两种齿侧间隙误差分析模型第51-52页
        4.3.2. 有限元分析前处理第52-54页
        4.3.3 求解及后处理第54页
    4.4 静力学接触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4-58页
        4.4.1 考虑中心距误差的齿隙误差模型仿真结果第54-56页
        4.4.2 考虑轴不平行的齿隙误差模型仿真结果第56-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LS-DYNA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59-71页
    5.1 LS-DYNA基础知识第59-61页
    5.2 LS-DYNA基本分析流程第61-62页
    5.3 三档斜齿轮动力学接触应力分析第62-65页
        5.3.1 分析前处理第62-64页
        5.3.2 求解第64页
        5.3.3 穿透问题及解决措施第64-65页
    5.4 动力学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5-70页
        5.4.1 动力学接触分析应力云图第65-69页
        5.4.2 结果汇总与分析总结第69-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6.1 总结第71页
    6.2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桌式包边专机的车身开启件包边技术
下一篇:基于寿命匹配的主动再制造优化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