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内高压成形技术概论 | 第11-15页 |
1.2.1 内高压成形技术原理 | 第11-12页 |
1.2.2 内高压成形技术应用与发展 | 第12-15页 |
1.3 内高压成形设备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1.3.1 国外内高压成形液压机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1.3.2 国内内高压成形液压机发展概况 | 第16页 |
1.4 超高压成形机的构成及其研究难点 | 第16-18页 |
1.4.1 液压机组成以及主要功能 | 第16-18页 |
1.4.2 超高压成形液压机关键技术和研究难点 | 第18页 |
1.5 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液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19-29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液压控制系统总体要求 | 第19-21页 |
2.2.1 参数要求 | 第19页 |
2.2.2 动作要求 | 第19-21页 |
2.3 液压系统设计方案 | 第21页 |
2.3.1 液压系统的组成 | 第21页 |
2.3.2 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21页 |
2.4 液压成形系统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5 电液比例控制的特点及其构成 | 第22-29页 |
2.5.1 电液比例控制的构成 | 第24页 |
2.5.2 液压机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构成 | 第24-26页 |
2.5.3 成形机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方案 | 第26-29页 |
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研究 | 第29-49页 |
3.1 前言 | 第29页 |
3.2 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数学模型 | 第29-36页 |
3.2.1 阀控非对称缸的基本方程 | 第30-33页 |
3.2.2 控制系统系统方块图 | 第33-34页 |
3.2.3 系统传递函数的简化 | 第34-36页 |
3.3 阀控液压缸传递函数计算 | 第36-39页 |
3.3.1 伺服阀传递函数 | 第36-37页 |
3.3.2 伺服放大器传递函数 | 第37页 |
3.3.3 系统传递函数的计算 | 第37-39页 |
3.4 比例减压阀控增压液压缸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45页 |
3.4.1 比例放大器的建模分析 | 第39-40页 |
3.4.2 比例电磁铁的建模分析 | 第40-42页 |
3.4.3 比例减压阀模型 | 第42-44页 |
3.4.4 传递函数的简化 | 第44-45页 |
3.5 减压阀控增压缸传递函数计算 | 第45-49页 |
3.5.1 增压缸传递函数 | 第45页 |
3.5.2 反馈元件模型 | 第45-46页 |
3.5.3 电液比例减压阀控制内高压回路传递函数计算 | 第46-49页 |
第4章 成形机液压系统仿真研究 | 第49-59页 |
4.1 PID控制器的设计与整定 | 第49-53页 |
4.1.1 PID控制原理 | 第49-50页 |
4.1.2 数字PID控制算法 | 第50-51页 |
4.1.3 对于数字PID控制算法的改进 | 第51-52页 |
4.1.4 阀控非对称缸同步控制系统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52页 |
4.1.5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 | 第52-53页 |
4.2 Simulink控制系统仿真简介 | 第53-54页 |
4.3 阀控非对称液压缸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54-57页 |
4.3.1 控制系统的仿真框图 | 第54-55页 |
4.3.2 系统的频域分析 | 第55-56页 |
4.3.3 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仿真响应曲线分析 | 第56-57页 |
4.4 超高压成形机压力控制系统仿真 | 第57-59页 |
4.4.1 系统仿真框图的建立 | 第57-58页 |
4.4.2 系统的频域分析 | 第58-59页 |
第5章 压力控制系统的模糊PID控制研究 | 第59-69页 |
5.1 模糊控制理论 | 第59-61页 |
5.1.1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 第59-60页 |
5.1.2 模糊控制系统的构成 | 第60-61页 |
5.1.3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61页 |
5.2 模糊PID控制基本原理 | 第61-62页 |
5.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62-66页 |
5.3.1 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 | 第62-63页 |
5.3.2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63页 |
5.3.3 模糊规则的编辑 | 第63-65页 |
5.3.4 模糊推理过程 | 第65-66页 |
5.4 控制系统的模糊PID仿真及其结果 | 第66-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