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铅酸电池简介 | 第11-14页 |
1.2.1 铅酸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2.2 铅酸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 第12-13页 |
1.2.3 铅酸电池的失效模式 | 第13-14页 |
1.3 铅酸电池负极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铅酸电池负极概述 | 第14-15页 |
1.3.2 铅酸电池负极添加剂及其作用 | 第15-16页 |
1.4 碳材料在铅酸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 第16-21页 |
1.4.1 铅酸电池负极添加碳材料的原理 | 第18-19页 |
1.4.2 铅酸电池负极添加碳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3 碳材料在铅酸电池负极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 第21页 |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22-28页 |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3 电池的制备及组装 | 第23-24页 |
2.3.1 负极板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2 电池的组装 | 第24页 |
2.4 材料的物理测试及表征 | 第24-25页 |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 | 第24-25页 |
2.4.2 能量分散谱议(EDS) | 第25页 |
2.4.3 BET 比表面积分析 | 第25页 |
2.4.4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第25页 |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5-28页 |
2.5.1 线性伏安扫描法测试 | 第25-26页 |
2.5.2 计时电流法测试 | 第26页 |
2.5.3 循环伏安法测试 | 第26页 |
2.5.4 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26页 |
2.5.5 电池动态的充电接受能力测试 | 第26-28页 |
第3章 单一碳材料对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28-49页 |
3.1 碳材料的表征 | 第28-35页 |
3.1.1 碳材料的微观形貌 | 第28-29页 |
3.1.2 碳材料的 BET 分析 | 第29-30页 |
3.1.3 碳材料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30-32页 |
3.1.4 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 第32-35页 |
3.2 碳材料对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35-47页 |
3.2.1 石墨 G 对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35-39页 |
3.2.2 炭黑 CB 对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39-43页 |
3.2.3 高性能碳添加剂 PC 对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3-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复合碳材料及析氢抑制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9-69页 |
4.1 复合碳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9-59页 |
4.1.1 G/CB 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4.1.2 G/PC 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4.1.3 高性能碳添加剂/炭黑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4.1.4 G/CB/PC 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 析氢抑制剂对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9-66页 |
4.2.1 碳材料的改性和表征 | 第59-61页 |
4.2.2 改性后的碳材料对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61-66页 |
4.3 碳作用机理的分析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