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陆路、公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陆路、公路运输经济论文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现代化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17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20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道路旅客运输第17页
        2.1.2 公路客运站第17页
        2.1.3 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第17-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科层制理论第18页
        2.2.2 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第18-19页
        2.2.3 系统理论第19页
        2.2.4 人本原理第19-20页
第3章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现代化管理现状分析第20-35页
    3.1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基本情况第20-22页
        3.1.1 陕西省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发展优势第20-21页
        3.1.2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发展面临的困难第21-22页
    3.2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现代化管理取得的成绩第22-27页
        3.2.1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建立了自己的管理思想第22-23页
        3.2.2 建立了现代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第23-26页
        3.2.3 帮助员工实现自学成才和岗位成才第26页
        3.2.4 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第26-27页
    3.3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管理现代化的不足第27-31页
        3.3.1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管理思想混乱第27-28页
        3.3.2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管理组织不合理第28-29页
        3.3.3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信息化水平低下第29-30页
        3.3.4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职工队伍管理不严格第30-31页
    3.4 造成不足的原因第31-35页
        3.4.1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过分依赖政策第31-32页
        3.4.2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缺乏企业文化第32页
        3.4.3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管理水平低下第32-33页
        3.4.4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第33-35页
第4章 国外及国内其他城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现代化管理借鉴第35-42页
    4.1 国外公路客运站和国内国有公路客运站的现代化管理现状第35-40页
        4.1.1 国外公路客运站的现代化管理第36-38页
        4.1.2 国内国有公路客运站的现代化管理—以无锡国有公路客运站为例第38-40页
    4.2 管理经验借鉴第40-42页
        4.2.1 运用当代新的科学成果提高生产效率第40页
        4.2.2 培养竞争意识将企业推向市场第40-41页
        4.2.3 塑造企业文化,提供人性化服务第41-42页
第5章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对策分析第42-59页
    5.1 树立企业文化和共同愿景实现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第42-45页
        5.1.1 明晰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发展战略实现管理战略化第42-43页
        5.1.2 加强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企业文化建设第43-44页
        5.1.3 建立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共同愿景第44-45页
    5.2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管理组织的现代化第45-51页
        5.2.1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管理的制度化第46-47页
        5.2.2 建立现代化的国有公路客运站管理体系第47-50页
        5.2.3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管理方法的民主化第50-51页
    5.3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建立完备的信息化系统第51-57页
        5.3.1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加强对信息化认识第52页
        5.3.2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设备的现代化第52-53页
        5.3.3 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的信息化管理第53-57页
    5.4 提升西安市国有公路客运站职工队伍素质第57-59页
        5.4.1 采用双重晋升通道第57页
        5.4.2 建立适度的淘汰机制第57-58页
        5.4.3 培养学习型队伍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对策研究
下一篇:舟山群岛新区海洋食品安全监管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