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 | 第17-19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4-2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历程 | 第26-36页 |
2.1 屯溪老街历史沿革 | 第26-27页 |
2.2 静态保护阶段(1978-1985) | 第27-29页 |
2.2.1 保护机制 | 第27-28页 |
2.2.2 保护整治实践 | 第28-29页 |
2.3 全面整治更新阶段(1985-2003) | 第29-32页 |
2.3.1 保护规划的制定 | 第29-30页 |
2.3.2 保护、整治和更新实践 | 第30-32页 |
2.4 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探索阶段(2003-至今) | 第32-35页 |
2.4.1 保护规划的再修订 | 第32-34页 |
2.4.2 保护、整治和更新实践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案例研究 | 第36-48页 |
3.1 北京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 | 第36-40页 |
3.1.1 街区概况 | 第36页 |
3.1.2 更新必要性 | 第36-37页 |
3.1.3 微更新设计 | 第37-40页 |
3.2 上海贵州西里弄微更新 | 第40-42页 |
3.2.1 街区概况 | 第40页 |
3.2.2 更新必要性 | 第40页 |
3.2.3 微更新设计 | 第40-42页 |
3.3 广州恩宁路永庆坊微更新 | 第42-46页 |
3.3.1 街区概况 | 第42-43页 |
3.3.2 更新必要性 | 第43-44页 |
3.3.3 微更新设计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需求 | 第48-65页 |
4.1 屯溪老街街区发展定位 | 第48-50页 |
4.1.1 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价值 | 第48-50页 |
4.1.2 屯溪老街发展定位 | 第50页 |
4.2 旅游发展需求 | 第50-55页 |
4.2.1 街巷界面 | 第51-53页 |
4.2.2 公共服务设施 | 第53-55页 |
4.3 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 第55-63页 |
4.3.1 市政设施 | 第56-57页 |
4.3.2 建筑空间 | 第57-61页 |
4.3.3 公共空间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策略 | 第65-86页 |
5.1 屯溪老街基础设施微更新 | 第65-70页 |
5.1.1 基础设施有序提升 | 第65-69页 |
5.1.2 增加街区标识系统 | 第69-70页 |
5.2 屯溪老街建筑微更新 | 第70-78页 |
5.2.1 保护修缮 | 第71-73页 |
5.2.2 改善更新 | 第73-76页 |
5.2.3 整治改造 | 第76-78页 |
5.3 屯溪老街公共空间微更新 | 第78-84页 |
5.3.1 生活化的节点空间重构 | 第78-81页 |
5.3.2 延续风貌下的界面重塑 | 第81-82页 |
5.3.3 保留记忆的空间改造 | 第82-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常驻人口) | 第90-92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游客)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