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无机化学工业论文

两段式还原工艺解毒铬渣技术研究

摘要第5-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42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9-26页
        1.1.1 铬的性质和用途第19页
        1.1.2 铬的毒性第19-20页
        1.1.3 国内外铬盐生产状况第20-25页
            1.1.3.1 铬渣的来源及堆存情况第20-22页
            1.1.3.2 铬渣的特性第22-25页
        1.1.4 铬渣的污染途径和污染现状第25-26页
    1.2 铬渣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第26-34页
        1.2.1 干法解毒第27-28页
        1.2.2 湿法解毒第28-30页
        1.2.3 固化法解毒第30-31页
        1.2.4 微波解毒法第31-32页
        1.2.5 微生物解毒法第32-33页
        1.2.6 铬渣无害化技术的发展方向第33-34页
    1.3 铬渣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第34-38页
        1.3.1 铬渣的综合利用原则第34页
        1.3.2 铬渣综合利用的原理第34-35页
        1.3.3 铬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第35-38页
            1.3.3.1 铬渣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第35-36页
            1.3.3.2 铬渣在建材行业中的应用第36-37页
            1.3.3.3 铬渣用来制作钙镁磷肥和各种玻璃第37-38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8-39页
    1.5 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39-42页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9-40页
        1.5.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0页
        1.5.3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40-42页
第二章 铬渣中六价铬的浸出研究第42-80页
    2.1 引言第42-44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4页
        2.2.2 分析手段第44-45页
        2.2.3 实验方法第45-47页
    2.3 两段式还原工艺六价铬浸出机理研究第47-65页
        2.3.1 铬渣中六价铬浸出基础理论第47-51页
        2.3.2 动力学条件对两段式还原工艺水浸阶段的影响第51-59页
            2.3.2.1 搅拌强度对铬渣水浸的影响第52页
            2.3.2.2 反应温度对铬渣水浸的影响第52-58页
            2.3.2.3 铬渣粒径对铬渣水浸的影响第58-59页
            2.3.2.4 浸出时间对铬渣水浸的影响第59页
        2.3.3 动力学条件对两段式还原工艺酸浸阶段的影响第59-65页
            2.3.3.1 酸溶性六价铬浸出控制步骤的确定第59-61页
            2.3.3.2 反应温度对浸出动力学的影响第61-62页
            2.3.3.3 硫酸初始浓度对酸浸动力学的影响第62-63页
            2.3.3.4 铬渣粒径对酸浸动力学的影响第63-65页
    2.4 不同浸出阶段六价铬浸出的影响因素第65-73页
        2.4.1 水浸阶段六价铬浸出的影响因素第65-69页
            2.4.1.1 铬渣粒径对六价铬浸出的影响第65页
            2.4.1.2 液固比对六价铬浸出的影响第65-66页
            2.4.1.3 浸出温度对六价铬浸出浓度的影响第66-68页
            2.4.1.4 浸取剂pH值对六价铬浸出的影响第68-69页
            2.4.1.5 浸取时间对六价铬浸出的影响第69页
        2.4.2 酸浸阶段六价铬浸出的影响因素第69-73页
            2.4.2.1 硫酸投加量和终点pH值对六价铬浸出率的影响第69-70页
            2.4.2.2 铬渣粒径对六价铬浸出率的影响第70-71页
            2.4.2.3 液固比对六价铬)浸出率的影响第71-72页
            2.4.2.4 浸出时间对六价铬浸出率的影响第72-73页
    2.5 不同浸出条件下铬渣浸出前后微观形态变化第73-78页
    2.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三章 两段式还原法解毒铬渣实验第80-97页
    3.1 引言第80-82页
    3.2 实验材料、试验仪器、实验方法第82-83页
    3.3 含铬配水中六价铬的解毒试验第83-86页
        3.3.1 无机还原剂处理含铬配水第83-84页
        3.3.2 有机还原剂处理含铬配水第84-86页
    3.4 两段式还原解毒铬渣实验第86-91页
        3.4.1 还原剂的筛选第86-88页
        3.4.2 两段式还原工艺筛选第88-89页
        3.4.3 两段式还原工艺优化第89-90页
        3.4.4 优化工艺机理分析第90-91页
    3.5 解毒后铬渣微观形态及晶体结构分析第91-95页
        3.5.1 两段式还原法解毒铬渣的微观形态分析第91-93页
        3.5.2 铬渣解毒前后晶型结构分析第93-94页
        3.5.3 两段式还原解毒铬渣的长期稳定性分析第94-95页
    3.6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四章 两段式还原法处理铬渣的生产性研究第97-116页
    4.1 引言第97-98页
    4.2 生产性研究第98-108页
        4.2.1 生产性研究对象情况第98-100页
        4.2.2 生产性研究方案第100-105页
        4.2.3 生产性研究方案分析第105页
        4.2.4 生产用主要设备选型与设备尺寸第105-108页
            4.2.4.1 湿式球磨机第105-106页
            4.2.4.2 酸浸-还原反应槽第106页
            4.2.3.3 中和反应槽第106-107页
            4.2.4.4 板框式压滤机第107-10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8-110页
        4.3.1 铬渣解毒效果第108-109页
        4.3.2 铬渣中铬的去除率分析第109-110页
    4.4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第110-114页
        4.4.1 工程经济分析第110-111页
            4.4.1.1 还原剂使用经济成本分析第110页
            4.4.1.2 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与传统工艺的比对第110-111页
        4.4.2 工程技术分析第111-113页
        4.4.3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第113页
            4.4.3.1 社会效益分析第113页
            4.4.3.2 环境效益分析第113页
        4.4.4 技术的应用推广情况第113-114页
    4.5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16-121页
    5.1 结论第116-118页
    5.2 主要创新点和特色第118-119页
        5.2.1 主要创新点第118-119页
        5.2.2 主要特色第119页
    5.3 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投及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情况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附录第136-137页
    1. 铬渣解毒前后XRD分析图第136页
    2. 监测报告第136页
    3. 获奖证明第136-137页
附件1.铬渣解毒前后XRD分析结果第137-139页
检测报告第139-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光学薄膜的制备与传感性能研究
下一篇:金属表面、Cu2O/金属界面、硅表面太赫兹辐射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