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问题的提出和背景 | 第10-12页 |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外部性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清洁生产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世界各国排放交易体系及运行机制 | 第22-29页 |
3.1 国际排放交易体系分析 | 第22-26页 |
3.1.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 | 第22-23页 |
3.1.2 芝加哥排放交易体系(CCX) | 第23-24页 |
3.1.3 日本碳排放交易体系(JV-ETS) | 第24-25页 |
3.1.4 澳大利亚排放交易体系 | 第25-26页 |
3.2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分类 | 第26-27页 |
3.3 我国排放交易体系发展进程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民航运输发展趋势与碳排放预测 | 第29-39页 |
4.1 民航运输周转量发展趋势 | 第29-36页 |
4.1.1 不同情景下的周转量预测 | 第29-33页 |
4.1.2 未来民航运输周转量的两种发展趋势 | 第33-34页 |
4.1.3 国际国内航线分布情况的及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4.2 我国民航CO2排放特点分析 | 第36-37页 |
4.3 我国民航运输碳排放量的预测分析 | 第37-39页 |
4.3.1 民航运输的油耗系数预测 | 第37-38页 |
4.3.2 不同增长模式下的民航运输碳排放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将我国民航纳入国内排放交易体系的不同方案假设 | 第39-46页 |
5.1 总量控制与交易方案 | 第39-42页 |
5.1.1 配额的确定与分配原则 | 第39-40页 |
5.1.2 配额总量的确定方法 | 第40-42页 |
5.1.3 总量控制与交易方案下的民航配额量 | 第42页 |
5.2 基准信用与交易方案 | 第42-44页 |
5.2.1 基准的确定原则 | 第42-43页 |
5.2.2 基准信用与交易方案下的民航基准线设定 | 第43-44页 |
5.3 总量控制与基准信用交易机制异同点分析 | 第44-45页 |
5.4 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与预测 | 第45-46页 |
第六章 将民航纳入碳交易体系后对航空公司成本收益影响 | 第46-59页 |
6.1 对成本和需求的影响 | 第46-55页 |
6.1.1 对成本的影响 | 第46-48页 |
6.1.2 总量控制与交易方案下的成本 | 第48-50页 |
6.1.3 基准信用与交易方案的成本 | 第50-51页 |
6.1.4 对需求的影响 | 第51-55页 |
6.2 对收益的影响 | 第55-5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结论 | 第59-60页 |
7.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