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仪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 第14-24页 |
第一节 仪式的涵义 | 第14-18页 |
一、仪式的定义 | 第14-15页 |
二、仪式的特征 | 第15-17页 |
三、仪式的本质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仪式的分类 | 第18-22页 |
一、关于仪式分类的论争 | 第18-19页 |
二、仪式的类别 | 第19-22页 |
第三节 仪式的教化功能 | 第22-24页 |
一、加强文化认同 | 第22页 |
二、增强社会控制 | 第22页 |
三、同化社会心理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当代青少年成长中仪式的教育作用 | 第24-35页 |
第一节 通过仪式的教育作用—以升学和毕业典礼、婚姻仪式为例 | 第24-26页 |
一、明确奋斗目标,合理规划人生 | 第24-25页 |
二、规范个体行为,建立群体秩序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政治仪式的教育作用—以升国旗仪式和宣誓仪式为例 | 第26-28页 |
一、强化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 第26-27页 |
二、提高青少年的政治素质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生命仪式的教育作用—以生日仪式和成人仪式为例 | 第28-32页 |
一、体会生命的意义 | 第28-30页 |
二、学会感恩与奉献 | 第30-31页 |
三、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民俗仪式的教育作用——以春节和端午节为例 | 第32-35页 |
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第32-33页 |
二、坚定青少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当代青少年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5-41页 |
第一节 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一、仪式教育主体体验性的缺失 | 第35-36页 |
二、仪式教育形式化严重 | 第36-37页 |
三、仪式教育内容的空乏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仪式教育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一、对仪式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8-39页 |
二、对仪式的神圣性认识不足 | 第39页 |
三、对仪式教育的投入不足 | 第39页 |
四、相关法律法规供给不足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加强当代青少年仪式教育的对策 | 第41-51页 |
第一节 加强仪式教育的宣传力度 | 第41页 |
一、加大媒体对仪式教育意义的宣传 | 第41页 |
二、动员更多的群体参与仪式教育活动 | 第41页 |
第二节 优化仪式教育的组织策略 | 第41-44页 |
一、结合民俗节日组织仪式活动 | 第41-42页 |
二、结合主题纪念日组织仪式活动 | 第42-44页 |
三、基于校园文化组织仪式活动 | 第44页 |
第三节 开展丰富多彩的仪式教育活动 | 第44-47页 |
一、设计主题鲜明的仪式教育活动 | 第44-45页 |
二、打造多样化的仪式表现形式 | 第45-46页 |
三、促进仪式教育向生活化转变 | 第46-47页 |
四、树立多维度的互动仪式理念 | 第47页 |
第四节 加强仪式教育的文化建设 | 第47-49页 |
一、构建中华民族国家仪式 | 第47-48页 |
二、营造仪式文化氛围 | 第48-49页 |
第五节 完善仪式教育的相关保障措施 | 第49-51页 |
一、建立仪式教育活动的评价体系 | 第49页 |
二、制定仪式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