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混凝土输送泵功能与原理简述 | 第13-15页 |
1.2 混凝土输送泵发展概况和趋势 | 第15-17页 |
1.2.1 混凝土输送泵的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1.2.2 混凝土输送泵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3 国外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现状 | 第17-21页 |
1.3.1 闭式系统 | 第17-19页 |
1.3.2 开式系统 | 第19-21页 |
1.4 国内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现状 | 第21-22页 |
1.4.1 开式系统与闭式系统并存 | 第21-22页 |
1.5 国内混凝土输送泵的技术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闭式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研究 | 第24-39页 |
2.1 输送泵液压系统组成部分 | 第24页 |
2.2 混凝土输送泵送工况对液压系统的要求 | 第24-26页 |
2.2.1 混凝土可泵性理论 | 第24-25页 |
2.2.2 泵送混凝土的压力冲击 | 第25-26页 |
2.2.3 泵送混凝土工况对主油泵流量要求 | 第26页 |
2.3 混凝土输送泵闭式液压系统 | 第26-38页 |
2.3.1 混凝土输送泵闭式液压系统原理图 | 第26-27页 |
2.3.2 泵送回路 | 第27-37页 |
2.3.3 混凝土输送泵摆动回路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闭式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仿真及测试 | 第39-66页 |
3.1 计算机仿真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 第39-40页 |
3.2 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3.2.1 经典控制学的数学模型表示法—传递函数 | 第40页 |
3.2.2 现代控制学的数学模型表示法—动态方程式 | 第40-41页 |
3.3 功率键合图 | 第41-45页 |
3.3.1 功率键合图的符号规则 | 第42-43页 |
3.3.2 作用元 | 第43页 |
3.3.3 标注因果线的规则 | 第43-45页 |
3.4 液压系统建模 | 第45-58页 |
3.4.1 HBT80 混凝土输送泵技术参数 | 第45-46页 |
3.4.2 系统简化及假设 | 第46页 |
3.4.3 各组件的功率键合图建模 | 第46-52页 |
3.4.4 泵送系统的功率键合图模型 | 第52页 |
3.4.5 液压系统动态方程组 | 第52-54页 |
3.4.6 动态方程组参数的选择及确定 | 第54-58页 |
3.5 液压系统仿真研究 | 第58-63页 |
3.5.1 SIMULINK 仿真模型 | 第58-60页 |
3.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0-63页 |
3.6 样机测试 | 第63-6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HBT60G 开式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 | 第66-71页 |
4.1 搅拌系统液压原理 | 第66-67页 |
4.2 摆动系统液压原理 | 第67-68页 |
4.3 泵送系统液压原理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HBT60G 开式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热平衡的研究 | 第71-91页 |
5.1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中的发热和散热综述 | 第71-74页 |
5.1.1 液压系统的温度 | 第71-72页 |
5.1.2 液压系统温度升高的危害 | 第72-73页 |
5.1.3 液压系统发热的原因 | 第73页 |
5.1.4 液压系统的散热 | 第73-74页 |
5.2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中能量损失 | 第74-81页 |
5.2.1 能量损失概述 | 第74页 |
5.2.2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中压力损失测量与分析 | 第74-81页 |
5.3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油箱散热效果研究 | 第81-85页 |
5.3.1 液压油箱容积对散热影响 | 第81-82页 |
5.3.2 液压油箱散热效果计算方法 | 第82-83页 |
5.3.3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油箱散热效果分析 | 第83-85页 |
5.4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冷却器散热效果研究 | 第85-90页 |
5.4.1 液压系统冷却器种类 | 第85-86页 |
5.4.2 液压系统冷却器的选择和计算 | 第86-87页 |
5.4.3 冷却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安装方式 | 第87页 |
5.4.4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冷却系统分析 | 第87-88页 |
5.4.5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冷却回路改进措施 | 第88-90页 |
5.5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热平衡改进措施与效果 | 第9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HBT60G 开式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污染控制研究 | 第91-103页 |
6.1 工作液体的污染及管理概述 | 第91-98页 |
6.1.1 工作液体污染及对液压系统的影响 | 第91-92页 |
6.1.2 工作液体的污染度测量 | 第92页 |
6.1.3 工作液体的污染度等级 | 第92-93页 |
6.1.4 工作液体的过滤 | 第93-97页 |
6.1.5 液压系统污染控制与管理 | 第97-98页 |
6.2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清洁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 第98-102页 |
6.2.1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常见污染故障 | 第98页 |
6.2.2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污染状况检测与结果分析 | 第98-100页 |
6.2.3 贝司特HBT60G型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污染状况原因分析 | 第100-101页 |
6.2.4 改进措施与效果 | 第101-102页 |
6.3 本章小节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HBT60G 开式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液压冲击研究 | 第103-112页 |
7.1 液压冲击 | 第103-105页 |
7.1.1 产生液压冲击的原因和冲击的影响 | 第103页 |
7.1.2 液压冲击最大压力升高值的计算方法 | 第103-104页 |
7.1.3 液压冲击波的传播速度 | 第104-105页 |
7.2 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冲击分析 | 第105-111页 |
7.2.1 混凝土输送泵泵送系统液压冲击分析 | 第105-107页 |
7.2.2 混凝土输送泵泵送系统液压冲击改进措施 | 第107-110页 |
7.2.3 混凝土输送泵摆动系统液压冲击分析 | 第110-111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摘要 | 第122-125页 |
Abstract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