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2.1 利率期限结构 | 第7-8页 |
2.2 利率及其影响因素 | 第8-9页 |
第3章 中国债券市场及回购交易概述 | 第9-18页 |
3.1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第9-11页 |
3.1.1 中国债市的萌芽与起步(1988年至1993年) | 第9-10页 |
3.1.2 以交易所债券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94年至1997年) | 第10页 |
3.1.3 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导的稳定时期(1998年至今) | 第10-11页 |
3.2 我国回购交易介绍 | 第11-15页 |
3.2.1 各债券回购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2页 |
3.2.2 交易所回购市场与银行间回购市场 | 第12-13页 |
3.2.3 买断式回购与质押式回购 | 第13-14页 |
3.2.4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 | 第14-15页 |
3.3 利率结构与利率理论综述 | 第15-18页 |
3.3.1 古典利率理论 | 第15页 |
3.3.2 流动性偏好理论 | 第15-16页 |
3.3.3 可贷资金理论 | 第16-17页 |
3.3.4 IS-LM利率模型 | 第17-18页 |
第4章 债券回购利率的影响因素 | 第18-27页 |
4.1 宏观经济变量 | 第18-19页 |
4.1.1 工业增加值 | 第18页 |
4.1.2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 第18-19页 |
4.2 货币供求变量 | 第19-22页 |
4.2.1 货币乘数 | 第19-21页 |
4.2.2 金融机构存贷差 | 第21-22页 |
4.3 商业银行资金成本 | 第22-24页 |
4.4 其他货币市场利率 | 第24-27页 |
4.4.1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 第25-26页 |
4.4.2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 第26-27页 |
第5章 实证方法介绍 | 第27-30页 |
5.1 平稳性检验 | 第27-28页 |
5.2 实证模型 | 第28-30页 |
5.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28页 |
5.2.2 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28-29页 |
5.2.3 格兰杰因果性检验 | 第29页 |
5.2.4 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 | 第29-30页 |
第6章 实证分析 | 第30-40页 |
6.1 银行间回购利率的决定模型 | 第30-32页 |
6.1.1 模型数据及其统计性质 | 第30-31页 |
6.1.2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及结果 | 第31-32页 |
6.2 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 | 第32-38页 |
6.2.1 实证结果:7日回购利率 | 第32-35页 |
6.2.2 实证结果:1日回购利率 | 第35-38页 |
6.2.3 小结 | 第38页 |
6.3 货币市场各短期利率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粗析 | 第38-4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8页 |
附录1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7天期回购利率 | 第44-45页 |
附录2 方差分解原始数据:7天期回购利率 | 第45-46页 |
附录3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1天期回购利率 | 第46-47页 |
附录4 方差分解原始数据:1天期回购利率 | 第47-48页 |
致谢语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