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5-16页 |
第1章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理论 | 第16-22页 |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 | 第16-19页 |
1.1.1 马恩的计划调节取代市场调节的理论 | 第16-17页 |
1.1.2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 第17-18页 |
1.1.3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第18-19页 |
1.2 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 | 第19-22页 |
1.2.1 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理论 | 第19-20页 |
1.2.2 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理论 | 第20页 |
1.2.3 新自由主义的政府失灵理论 | 第20-22页 |
第2章 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初步探索 | 第22-28页 |
2.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 第22-24页 |
2.1.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思想的提出 | 第22-23页 |
2.1.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思想的内涵 | 第23-24页 |
2.2 在计划经济框架里引入市场调节的实践探索 | 第24-28页 |
2.2.1 探索的具体措施 | 第25-26页 |
2.2.2 探索的基本特点 | 第26-28页 |
第3章 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发展 | 第28-35页 |
3.1“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 | 第28-29页 |
3.1.1“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的提出 | 第28-29页 |
3.1.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的内涵 | 第29页 |
3.2“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思想 | 第29-31页 |
3.2.1“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思想的提出 | 第30页 |
3.2.2“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思想的内涵 | 第30-31页 |
3.3 追求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改革实践 | 第31-35页 |
3.3.1 改革的具体措施 | 第31-33页 |
3.3.2 改革的基本特点 | 第33-35页 |
第4章 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质性突破 | 第35-42页 |
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发展 | 第35-37页 |
4.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背景 | 第35-36页 |
4.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 | 第36-37页 |
4.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地位的确立 | 第37-42页 |
4.2.1 确立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4.2.2 确立的具体措施 | 第38-42页 |
第5章 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的新阶段 | 第42-50页 |
5.1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第42-45页 |
5.1.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提出 | 第42-43页 |
5.1.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涵 | 第43-45页 |
5.2 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 第45-47页 |
5.2.1 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 | 第45-46页 |
5.2.2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 第46页 |
5.2.3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 第46-47页 |
5.3 怎样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第47-50页 |
5.3.1 进一步简政放权 | 第47-48页 |
5.3.2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 第48-49页 |
5.3.3 加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