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7-1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 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2. 财政赤字与就业相关性的理论综述 | 第12-30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1.1. 国内学者对财政赤字与就业相关性的研究 | 第12-13页 |
2.1.2. 国外学者对财政赤字与就业相关性的研究 | 第13-16页 |
2.2. 财政赤字与就业的基础理论 | 第16-21页 |
2.2.1. 财政赤字与就业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2.2.2. 财政赤字经典理论 | 第16-18页 |
2.2.3. 就业理论 | 第18-21页 |
2.3. 财政赤字对就业的影响机制 | 第21-30页 |
2.3.1. 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和就业相关性 | 第21-24页 |
2.3.2.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就业的影响-财政收入政策 | 第24-26页 |
2.3.3.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就业的影响-财政支出政策 | 第26-30页 |
3. 财政赤字政策与就业的国际实践 | 第30-41页 |
3.1. 美国的财政政策与就业 | 第30-33页 |
3.1.1. 美国促进就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 第31-32页 |
3.1.2. 就业促进政策的效果 | 第32-33页 |
3.2. 欧洲国家财政政策与就业 | 第33-37页 |
3.2.1. 英国和德国的财政赤字与就业概况 | 第34-36页 |
3.2.2. 英国和德国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 第36-37页 |
3.3. 亚洲国家财政政策与就业 | 第37-39页 |
3.4.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41页 |
4. 我国财政赤字与就业相关性实证分析 | 第41-56页 |
4.1. 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就业现状概述 | 第41-45页 |
4.2. 模型的建立与指标选取 | 第45-46页 |
4.2.1. 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4.2.2. 指标选取 | 第45-46页 |
4.3. 实证回归与检验 | 第46-53页 |
4.3.1. 模型初步回归与修正 | 第46-50页 |
4.3.2. 单位根检验 | 第50页 |
4.3.3. 协整检验 | 第50-52页 |
4.3.4. 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 | 第52-53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3-56页 |
5. 结论 | 第56-6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注释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