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语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第一部分 大鼠血浆中阿托伐他汀的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0-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1.1 药品及试剂 | 第20页 |
1.2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1.4 溶液配制 | 第20-21页 |
2. 方法 | 第21-23页 |
2.1 色谱条件 | 第21页 |
2.2 血浆样品处理 | 第21页 |
2.3 大鼠血浆中阿托伐他汀的HPLC检测方法建立2.3.1专属性 | 第21-23页 |
2.3.2 线性范围 | 第21-22页 |
2.3.3 精密度、准确度和提取回收率 | 第22页 |
2.3.4 稳定性 | 第22-23页 |
3 方法学确证结果 | 第23-26页 |
3.1. 专属性实验 | 第23页 |
3.2 标准曲线 | 第23-24页 |
3.3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24页 |
3.4 提取回收率 | 第24-25页 |
3.5 稳定性 | 第25-26页 |
4 讨论 | 第26-27页 |
4.1 流动相的选择和调整 | 第26页 |
4.2 定量分析方法(外标法)的选择 | 第26-27页 |
5 小结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 五酯胶囊对阿托伐他汀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第29-4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29页 |
1.2 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1.4 药液的配制 | 第30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2.1 大鼠单独灌胃阿托伐他汀以及单次合并五酯胶囊后药代动力学 | 第30-31页 |
2.1.1 给药方案 | 第30页 |
2.1.2 样品检测 | 第30页 |
2.1.3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2.2 大鼠多次合并五酯胶囊后药代动力学 | 第31页 |
2.2.1 给药方案 | 第31页 |
2.2.2 样品检测 | 第31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2.3 大鼠单次合并五味子酯甲后药代动力学 | 第31-32页 |
2.3.1 给药方案 | 第31页 |
2.3.2 样品检测 | 第31页 |
2.3.3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3.1 大鼠单独灌胃阿托伐他汀以及单次合并五酯胶囊后血药浓度结果 | 第32-35页 |
3.2 雌性大鼠多次合并五酯胶囊后血药浓度结果 | 第35-37页 |
3.4 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37-38页 |
3.5 讨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五酯胶囊对阿托伐他汀体外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 第41-5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1.1 药品及试剂 | 第41页 |
1.2 仪器设备 | 第41-42页 |
2. 五酯胶囊及主要成分对阿托伐他汀在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 | 第42-44页 |
2.1. 肝微粒体的制备 | 第42页 |
2.2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42-43页 |
2.2.1 配制(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曲线 | 第42页 |
2.2.2 BCA工作液配置及样品测定 | 第42-43页 |
2.3 五酯胶囊及主要成分对阿托伐他汀在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 | 第43页 |
2.4 样品测定及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3. 五味子酯甲对睾酮抑制的迁移实验 | 第44页 |
4. 体外DDI参数预测体内 | 第44页 |
5. 结果 | 第44-48页 |
5.1 孵育时间对阿托伐他汀代谢的影响结果 | 第44页 |
5.2 肝微粒体蛋白浓度对阿托伐他汀代谢的影响结果 | 第44-45页 |
5.3 底物阿托伐他汀浓度的选择结果 | 第45页 |
5.4 五酯胶囊及其活性成分对体外肝微粒体中阿托伐他汀代谢的影响结果 | 第45-47页 |
5.6 体外DDI参数预测体内药动学的结果 | 第47-48页 |
6. 讨论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全文总结 | 第50-51页 |
综述 | 第5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