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者认知的A大学科技园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内创业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创业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8页 |
1.3 创新点及难点 | 第18-19页 |
1.3.1 创新点 | 第18页 |
1.3.2 难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 第19-25页 |
2.1 创业环境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创业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2.1.2 创业者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3 创业者认知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4 创业环境概念的界定 | 第21页 |
2.2 创业环境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1 从宏观上划分 | 第21页 |
2.2.2 按创业环境的层次分 | 第21页 |
2.2.3 按创业环境的要素分 | 第21-22页 |
2.3 创业环境的功能 | 第22-23页 |
2.3.1 鼓励创业塑造创业型社会 | 第22-23页 |
2.3.2 支持创业提供创业机会 | 第23页 |
2.3.3 服务创业降低创业门槛 | 第23页 |
2.3.4 保护创业提升创业水平 | 第23页 |
2.4 创业环境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5-30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3.2.1 文献法 | 第25页 |
3.2.2 访谈法 | 第25-26页 |
3.2.3 个案研究法 | 第26-28页 |
3.3 研究程序 | 第28-30页 |
3.3.1 资料的收集 | 第28页 |
3.3.2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28-30页 |
第4章 基于创业者认知的创业环境现状及评价 | 第30-45页 |
4.1 A大学科技园创业政策环境评价 | 第30-32页 |
4.1.1 创业政策部分落实 | 第30-31页 |
4.1.2 政策宣传亟待完善 | 第31-32页 |
4.2 A大学科技园创业资金环境评价 | 第32-35页 |
4.2.1 提供创业融资平台 | 第33-34页 |
4.2.2 融资支持极其欠缺 | 第34-35页 |
4.3 A大学科技园创业项目环境评价 | 第35-37页 |
4.3.1 项目开发难度迥异 | 第35-37页 |
4.3.2 管理人员经验匮乏 | 第37页 |
4.4 A大学科技园创业科技环境评价 | 第37-39页 |
4.4.1 技术支持没有提供 | 第38页 |
4.4.2 股权分配遭到侵蚀 | 第38-39页 |
4.5 A大学科技园创业文化环境评价 | 第39-41页 |
4.5.1 咨询服务难以均衡 | 第39-40页 |
4.5.2 产权保护不够到位 | 第40-41页 |
4.6 A大学科技园创业市场环境评价 | 第41-43页 |
4.6.1 寻求市场更加便捷 | 第41-42页 |
4.6.2 创业市场依靠自己 | 第42-43页 |
4.7 A大学科技园基础设施环境评价 | 第43-45页 |
4.7.1 享受完备硬件设施 | 第43-44页 |
4.7.2 基础设施资源浪费 | 第44-45页 |
第5章 对策分析 | 第45-53页 |
5.1 加强政策落实,建立信息平台 | 第45页 |
5.2 提供融资支持,实施财务监控 | 第45-46页 |
5.3 调整管理机构,加强项目支持 | 第46-48页 |
5.4 加强科技指导,联系技术顾问 | 第48-49页 |
5.5 提升咨询能力,整合服务部门 | 第49-50页 |
5.6 实现市场对接,加强园区合作 | 第50-51页 |
5.7 建设良好硬件环境,创造优良生活环境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