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人际信任 | 第12-17页 |
1.1.1 信任的含义 | 第12-13页 |
1.1.2 国外关于人际信任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3 国内关于人际信任的概念 | 第14页 |
1.1.4 人际信任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1.5 人际信任测量工具 | 第15-16页 |
1.1.6 有关人际信任的实证研究 | 第16-17页 |
1.2 团体辅导 | 第17-20页 |
1.2.1 团体辅导的概念 | 第17页 |
1.2.2 团体辅导的主要理论 | 第17-19页 |
1.2.3 团体辅导在改善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研究假设 | 第20-22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0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2.2.1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2.2.2 现实意义 | 第20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20-22页 |
3 研究一:中职生人际信任现状调查 | 第22-3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3页 |
3.4 研究程序 | 第23页 |
3.5 研究结果 | 第23-26页 |
3.5.1 中职生人际信任总体情况 | 第23页 |
3.5.2 不同性别的中职生人际信任状况的差异检验 | 第23-24页 |
3.5.3 不同年级的中职生人际信任状况的差异检验 | 第24页 |
3.5.4 不同家庭类型的中职生人际信任状况的差异检验 | 第24-25页 |
3.5.5 不同家庭月收入的中职生人际信任状况的差异检验 | 第25-26页 |
3.5.6 是否独生子女在中职生人际信任状况上的差异检验 | 第26页 |
3.5.7 是否班干部在中职生人际信任状况上的差异检验 | 第26页 |
3.6 讨论 | 第26-30页 |
4 研究二:中职生人际信任的干预研究 | 第30-40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4.3 研究工具 | 第30页 |
4.4 研究程序 | 第30-31页 |
4.5 中职生人际信任的访谈研究 | 第31-33页 |
4.5.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4.5.2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4.5.3 访谈提纲 | 第31页 |
4.5.4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4.6 团体辅导方案 | 第33-34页 |
4.6.1 制定团体辅导方案的依据 | 第33-34页 |
4.6.2 团体辅导方案的主要内容 | 第34页 |
4.7 研究结果 | 第34-36页 |
4.7.1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际信任感前测比较 | 第34-35页 |
4.7.2 实验组干预前后人际信任感差异比较 | 第35页 |
4.7.3 对照组前后测人际信任感差异比较 | 第35-36页 |
4.7.4 实验组对照组人际信任感后测比较 | 第36页 |
4.8 讨论 | 第36-40页 |
4.8.1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的讨论 | 第36-37页 |
4.8.2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有效原因的分析 | 第37-40页 |
5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40-42页 |
5.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0页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0-42页 |
6 结论 | 第42-44页 |
7 教育建议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