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1.3 整篇论文内容安排 | 第11-12页 |
第2章 位置隐私存在的威胁及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 第12-23页 |
2.1 位置隐私面临的威胁 | 第12-13页 |
2.1.1 本文使用的攻击者模型 | 第12-13页 |
2.2 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2.2.1 位置匿名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2.2.2 查询处理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分布式模型下的位置隐私保护 | 第23-41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预备知识 | 第23-30页 |
3.2.1 贝叶斯Nash均衡理论介绍 | 第23-26页 |
3.2.2 安全多方计算 | 第26-28页 |
3.2.3 voronoi图 | 第28-30页 |
3.3 相关定义 | 第30-32页 |
3.4 具体方案 | 第32-38页 |
3.4.1 查询预处理 | 第32-34页 |
3.4.2 计算锚点 | 第34-36页 |
3.4.3 查询处理 | 第36-38页 |
3.5 理论分析 | 第38-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双服务模型下的位置隐私保护 | 第41-52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预备知识 | 第41-44页 |
4.2.1 PIR介绍 | 第41-44页 |
4.3 模型 | 第44-46页 |
4.3.1 模型1:不考虑合谋攻击的情况 | 第44-45页 |
4.3.2 模型2:考虑合谋攻击的情况 | 第45-46页 |
4.4 方案 | 第46-50页 |
4.4.1 查询过程:(离线操作和在线操作) | 第46页 |
4.4.2 查询点在数据库中的存储 | 第46-50页 |
4.5 分析 | 第50页 |
4.6 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52-53页 |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图表目录 | 第58-59页 |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