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7-12页 |
1.2.1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 | 第7-9页 |
1.2.2 股权激励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 第9-10页 |
1.2.3 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研究 | 第10-11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的框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股权激励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2.1.1 股权激励含义 | 第15页 |
2.1.2 股权激励模式 | 第15-17页 |
2.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页 |
2.2.3 激励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股权激励模式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6页 |
3.1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模式对比 | 第20-22页 |
3.1.1 责任基础 | 第20页 |
3.1.2 权利义务 | 第20-21页 |
3.1.3 激励效果 | 第21页 |
3.1.4 限制环节与估值方法 | 第21页 |
3.1.5 会计及税务处理 | 第21-22页 |
3.2 股权激励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6页 |
3.2.1 公司特征 | 第22-23页 |
3.2.2 股权结构 | 第23-24页 |
3.2.3 财务状况 | 第24页 |
3.2.4 内部治理结构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设计 | 第26-31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27-31页 |
4.2.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第27-28页 |
4.2.2 变量设计 | 第28-30页 |
4.2.3 回归模型构建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1-43页 |
5.1 样本分布统计分析 | 第31-36页 |
5.1.1 股权激励模式分布分析 | 第31-32页 |
5.1.2.股权激励公司行业分布分析 | 第32-34页 |
5.1.3 股权激励公司性质分析 | 第34页 |
5.1.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6页 |
5.2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36-37页 |
5.3 相关性分析 | 第37-40页 |
5.4 模型回归分析 | 第40-43页 |
第六章 结论、建议及研究展望 | 第43-4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6.2 建议 | 第44-46页 |
6.2.1 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最优激励模式 | 第44页 |
6.2.2 加快国有企业经理人市场化进程 | 第44-45页 |
6.2.3 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及制度环境 | 第45-46页 |
6.2.4 加强公司内部独立董事作用 | 第46页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