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中国上市公司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3 文献评述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第16-17页
        1.4.1 创新点第16页
        1.4.2 不足之处第16-17页
2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第17-35页
    2.1 理论基础第17-18页
        2.1.1 协同效应理论第17页
        2.1.2 相关会计理论第17-18页
    2.2 商誉的本质和特征第18-21页
        2.2.1 商誉的本质第18-20页
        2.2.2 商誉的特征第20-21页
    2.3 后续计量的概念界定第21页
    2.4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概述第21-23页
    2.5 我国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第23-24页
    2.6 国外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第24-27页
        2.6.1 美国会计准则第24-25页
        2.6.2 国际会计准则第25-26页
        2.6.3 日本会计准则第26-27页
    2.7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探讨第27-35页
        2.7.1 选择商誉后续计量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第27-32页
        2.7.2 减值测试是合理的选择第32-35页
3 上市公司商誉后续计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5-69页
    3.1 商誉后续计量总体情况第35-48页
        3.1.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5-39页
        3.1.2 集中度统计分析第39-42页
        3.1.3 分组统计分析第42-47页
        3.1.4 统计分析小结第47-48页
    3.2 商誉后续计量的操作流程第48-56页
        3.2.1 准则中的减值测试方法第48-51页
        3.2.2 减值测试方法解析第51-54页
        3.2.3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试案例第54-56页
    3.3 商誉后续计量中存在的问题第56-60页
        3.3.1 减值测试可能高估商誉第56-57页
        3.3.2 部分商誉法下减值损失的分摊问题第57-59页
        3.3.3 商誉可能被调整为无形资产第59页
        3.3.4 减值测试操作难度大、主观性强第59-60页
    3.4 商誉相关信息披露情况第60-69页
        3.4.1 准则中的信息披露要求第60-61页
        3.4.2 商誉相关信息披露情况第61-67页
        3.4.3 商誉相关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第67-69页
4 上市公司商誉后续计量完善建议第69-81页
    4.1 采用完全商誉法确认商誉第69-70页
    4.2 规范并购中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第70-75页
    4.3 规范商誉减值测试的操作第75页
    4.4 加强商誉减值测试的监管第75-77页
    4.5 完善商誉相关信息披露第77-81页
        4.5.1 建立信息披露分级机制第77-78页
        4.5.2 建立信息披露格式规范第78-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后记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达氏鲟的保护养殖:丰容环境中仔幼鱼的生存适应性
下一篇:基于Apache Spark的新三板大数据监管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