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空间物理论文--外层空间日地关系物理论文

磁层三维电场仪及超低频波粒相互作用分析器设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42页
    1.1 研究意义第14-22页
        1.1.1 辐射带动力学过程研究对电场测量的需求第14-18页
            1.1.1.1 超低频波第15页
            1.1.1.2 合声辐射第15-16页
            1.1.1.3 等离子体层嘶声波与电磁离子回旋波第16页
            1.1.1.4 赤道磁声波第16-17页
            1.1.1.5 静电电子回旋谐波第17-18页
        1.1.2 气象研究对电场测量的需求第18-21页
        1.1.3 地震预报对电场测量的需求第21-2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4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22-35页
            1.2.1.1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空间星载仪器电场测量第22-24页
            1.2.1.2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空间星载仪器电场测量第24-3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35-40页
    1.3 超低频波粒相互作用分析器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第40-41页
    1.4 小结第41-42页
第二章 地球磁层的场和等离子体结构第42-58页
    2.1 太阳风第42-44页
    2.2 弓激波第44页
    2.3 磁鞘第44页
    2.4 磁层第44-47页
        2.4.1 磁层顶第45页
        2.4.2 磁尾、极尖区第45页
        2.4.3 中性片第45-46页
        2.4.4 Van Allen辐射带第46页
        2.4.5 环电流第46-47页
        2.4.6 等离子体层第47页
    2.5 地球磁层的场及模型第47-53页
        2.5.1 地球磁层的电场第47-48页
            2.5.1.1 极化电场第47页
            2.5.1.2 感应电场第47-48页
            2.5.1.3 对流电场第48页
            2.5.1.4 映射电场第48页
        2.5.2 磁层电场经验模型第48-50页
            2.5.2.1 均匀电场模型第48-49页
            2.5.2.2 Volland电场模型第49页
            2.5.2.3 Weimer电场模型第49-50页
        2.5.3 地球磁层的磁场第50-53页
            2.5.3.1 背景磁场第50-51页
            2.5.3.2 扰动磁场第51-53页
    2.6 带电粒子在磁层中的运动第53-56页
        2.6.1 回旋运动第53-54页
        2.6.2 弹跳运动第54-55页
        2.6.3 漂移运动第55-56页
    2.7 小结第56-58页
第三章 空间电场测量方法第58-66页
    3.1 导体表面感应电荷测量法第58页
    3.2 电子漂移技术法第58-60页
        3.2.1 对磁场的测量第59页
        3.2.2 对电场的测量第59-60页
    3.3 电子束回旋器技术第60页
    3.4 双探头测量技术第60-63页
        3.4.1 双探头测量技术原理第60-61页
        3.4.2 双探头测量技术探头种类第61-62页
            3.4.2.1 裸露导线第61-62页
            3.4.2.2 圆柱形探头第62页
            3.4.2.3 球形探头第62页
        3.4.3 探头材质选择第62-63页
    3.5 小结第63-66页
第四章 球形双探头测量技术第66-83页
    4.1 德拜半径第66-67页
    4.2 探头与等离子体的耦合第67-72页
        4.2.1 电离层耦合第68-70页
        4.2.2 磁层耦合第70-72页
    4.3 测量优化分析第72-74页
    4.4 测量误差来源分析第74-81页
        4.4.1 德拜半径过大引起的测量误差第74-75页
        4.4.2 尾迹效应引起的测量误差第75-77页
            4.4.2.1 太阳尾迹第75-76页
            4.4.2.2 磁尾迹第76-77页
            4.4.2.3 速度尾迹第77页
        4.4.3 测量环境不一致引起的测量误差第77-81页
            4.4.3.1 密度梯度引起的测量误差第79-80页
            4.4.3.2 温度梯度引起的测量误差第80-81页
    4.5 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磁层空间三维电场测量系统总体设计第83-102页
    5.1 测量需求分析第83页
    5.2 新型三维电场测量系统的设计第83-88页
    5.3 电场仪电子系统设计第88-101页
        5.3.1 前置放大电路第89-93页
        5.3.2 电场信号处理系统第93-101页
    5.4 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电场仪伸杆电子系统设计第102-121页
    6.1 伸杆电子系统的组成第102-120页
        6.1.1 浮动地的设计与实现第105-108页
        6.1.2 偏置电路设计与实现第108-113页
        6.1.3 偏置信号驱动电路设计与实现第113-116页
        6.1.4 电场仪探头最佳工作点的确定第116-119页
        6.1.5 高频波缓冲器电路设计第119-120页
    6.2 小结第120-121页
第七章 电场仪电源系统设计第121-135页
    7.1 数字电源设计(+5V)第122-125页
    7.2 模拟电源设计(±300 V)第125-128页
    7.3 浮动电源设计(±15 V)第128-132页
    7.4 模拟电源设计(±10 V)第132-134页
    7.5 小结第134-135页
第八章 超低频波粒相互作用分析器设计第135-146页
    8.1 超低频波粒相互作用分析器的原理第135-136页
    8.2 超低频波粒相互作用分析器的结构第136页
    8.3 超低频波粒相互作用分析器的实现第136-140页
        8.3.1 波形修正模块第136-138页
        8.3.2 坐标转换模块第138-139页
        8.3.3 相位修正模块第139页
        8.3.4 结果计算与累加模块第139-140页
    8.4 超低频波粒相互作用分析器设计工具第140-141页
    8.5 讨论和结论第141-144页
    8.6 小结第144-146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46-149页
    9.1 总结第146-147页
    9.2 展望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9页
附录A1 电场仪信号处理系统电路板第159-160页
缩略词第160-163页
致谢第163-165页
博士期间已发表的文章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人源炭疽保护性抗原中和抗体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灌浆变形钢套筒连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