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电缆局部放电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当今研究的不足 | 第14-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架构 | 第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局部放电的机理与振荡波检测系统 | 第17-32页 |
2.1 局部放电的机理 | 第17-21页 |
2.1.1 局部放电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局部放电的产生 | 第17-20页 |
2.1.3 局部放电的危害 | 第20-21页 |
2.2 局部放电的检测 | 第21-24页 |
2.2.1 局部放电检测的原理 | 第21-22页 |
2.2.2 离线检测技术 | 第22-23页 |
2.2.3 带电检测技术 | 第23-24页 |
2.2.4 在线监测和融合检测技术 | 第24页 |
2.3 振荡波检测系统 | 第24-31页 |
2.3.1 振荡波检测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 第24-25页 |
2.3.2 振荡波检测系统的原理和架构 | 第25-27页 |
2.3.3 振荡波检测系统的操作和流程 | 第27-30页 |
2.3.4 振荡波检测技术的优势和缺点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振荡波采集信号的特性研究 | 第32-39页 |
3.1 振荡波采集局部放电信号的特性 | 第32-35页 |
3.1.1 局部放电信号的传播特性 | 第32-34页 |
3.1.2 局部放电信号的时频特性 | 第34-35页 |
3.2 振荡波检测的干扰和噪声 | 第35-37页 |
3.2.1 随机白噪声 | 第35页 |
3.2.2 脉冲型干扰 | 第35-36页 |
3.2.3 周期性窄带干扰 | 第36-37页 |
3.3 抗干扰的数字滤波算法 | 第37-38页 |
3.3.1 带通滤波 | 第37-38页 |
3.3.2 小波滤波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局部放电脉冲的识别和提取 | 第39-58页 |
4.1 局部放电的波形特征提取 | 第39-43页 |
4.1.1 局部放电脉冲和噪声脉冲的波形特性研究 | 第39-41页 |
4.1.2 局部放电的波形特征提取 | 第41-43页 |
4.2 局部放电的等效时频特征提取 | 第43-47页 |
4.2.1 傅里叶变换的局限 | 第43页 |
4.2.2 等效时频法的背景 | 第43页 |
4.2.3 等效时频的计算 | 第43-47页 |
4.3 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原理 | 第47-52页 |
4.3.1 支持向量机算法的优点 | 第47页 |
4.3.2 支持向量机的数学模型 | 第47-51页 |
4.3.3 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 | 第51-52页 |
4.4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局部放电识别器构建 | 第52-57页 |
4.4.1 样本的选择和处理 | 第52-54页 |
4.4.2 支持向量机的参数寻优 | 第54-55页 |
4.4.3 识别器实验结果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振荡波局部放电缺陷的定位 | 第58-77页 |
5.1 定位算法的整体设计 | 第58-60页 |
5.1.1 时域脉冲反射原理 | 第58-59页 |
5.1.2 算法流程设计 | 第59-60页 |
5.2 入反射波的相关性分析 | 第60-64页 |
5.2.1 相关性分析方法 | 第60-61页 |
5.2.2 DTW-相关系数分析法 | 第61-62页 |
5.2.3 放电脉冲匹配的算法设计 | 第62-64页 |
5.3 集中放电检测 | 第64-69页 |
5.3.1 集中放电检测的背景 | 第64页 |
5.3.2 集中放电检测算法设计 | 第64-67页 |
5.3.3 集中放电位置检测实施例 | 第67-69页 |
5.4 实验室环境下算法验证 | 第69-71页 |
5.4.1 实验条件和过程 | 第69-70页 |
5.4.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70-71页 |
5.5 工程检测数据库验证 | 第71-76页 |
5.5.1 数据库的来源和构成 | 第71-72页 |
5.5.2 算法验证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基于配电设备移动检测平台的振荡波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开发 | 第77-89页 |
6.1 配电设备状态综合检测服务平台 | 第77-79页 |
6.1.1 配电设备综合检测平台的研发背景 | 第77-78页 |
6.1.2 配电设备综合检测平台的架构设计 | 第78-79页 |
6.2 振荡波检测和分析移动终端系统的设计 | 第79-83页 |
6.2.1 配电设备综合检测移动终端 | 第79页 |
6.2.2 振荡波分析系统的架构设计 | 第79-81页 |
6.2.3 振荡波终端系统的业务开发 | 第81-83页 |
6.3 振荡波检测和分析移动终端系统的应用 | 第83-89页 |
6.3.1 现场检测应用 | 第83-85页 |
6.3.2 数据分析应用 | 第85-8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件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