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一.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4页 |
二. 《鬻子》三家校注 | 第14-54页 |
(一) 《鬻子》三家校注 | 第14-48页 |
(二) 《鬻子》佚文 | 第48-51页 |
(三) 《鬻子》三家本比较 | 第51-54页 |
三. 鬻熊其人考辨 | 第54-63页 |
(一) 鬻熊世系考 | 第54-58页 |
1. 史籍中的季连与楚简中的季连是同一宗族 | 第56-57页 |
2. 鬻熊、穴熊是同一人 | 第57-58页 |
(二) 鬻熊生活时代考 | 第58-63页 |
1. 鬻熊居地考 | 第59-60页 |
2. 鬻熊的復归心理 | 第60-61页 |
3. 鬻熊卒年考 | 第61-63页 |
四. 《鬻子》一书考辨 | 第63-70页 |
(一) 《汉志》之《鬻子》、《鬻子说》情况简介 | 第63-65页 |
(二) 逄本《鬻子》考 | 第65-70页 |
1. 逄本《鬻子》真伪问题 | 第65页 |
2. 逄本《鬻子》内容分析 | 第65-68页 |
3. 《鬻子》佚文内容分析 | 第68-70页 |
五. 《鬻子》内容及思想 | 第70-79页 |
(一) 《鬻子》内容概述 | 第70-74页 |
1.以道为核心 | 第70-71页 |
2. 君道观 | 第71-73页 |
3. 自然观 | 第73-74页 |
(二) 《鬻子》中的黄老思想及其影响 | 第74-79页 |
1. 《鬻子》与黄老思想 | 第75-76页 |
2. 《鬻子》思想的影响 | 第76-79页 |
六.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