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11-1礁灰岩油藏水驱及注气吞吐渗流机理实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相渗曲线特征研究 | 第8-9页 |
1.2.2 水驱油效率研究 | 第9-11页 |
1.2.3 注气吞吐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油田地质特征及岩性分析 | 第14-19页 |
2.1 油田简况 | 第14页 |
2.2 油藏储量评价 | 第14-15页 |
2.2.1 已开发储量 | 第14-15页 |
2.2.2 未开发储量 | 第15页 |
2.3 地质综合评价 | 第15页 |
2.4 岩石孔隙结构类型 | 第15页 |
2.5 岩心分层描述 | 第15-16页 |
2.6 储层敏感性分析 | 第16-18页 |
2.7 礁灰岩特征 | 第18-19页 |
第3章 礁灰岩油藏全直径岩心油水渗流特征分析 | 第19-35页 |
3.1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 | 第19-22页 |
3.1.1 岩样选择 | 第19-21页 |
3.1.2 实验设备及实验用油、水 | 第21页 |
3.1.3 稳态法相渗曲线测试原理及过程 | 第21-22页 |
3.2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稳态法) | 第22-26页 |
3.2.1 相渗曲线特征分析 | 第22-25页 |
3.2.2 油水分流曲线 | 第25-26页 |
3.3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非稳态法) | 第26-32页 |
3.3.1 相渗曲线特征分析 | 第26-30页 |
3.3.2 油水分流曲线 | 第30-32页 |
3.4 前缘含水饱和度分析 | 第32页 |
3.5 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曲线分析 | 第32-34页 |
3.6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礁灰岩全直径岩心纵向水驱实验研究 | 第35-71页 |
4.1 实验研究内容 | 第35-39页 |
4.1.1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4.1.2 岩心基本参数 | 第35-36页 |
4.1.3 实验设备 | 第36-38页 |
4.1.4 实验过程 | 第38-39页 |
4.2 编号3-1/6全直径水驱油实验 | 第39-44页 |
4.3 编号3-4/6全直径水驱油实验 | 第44-49页 |
4.4 编号7-1/2全直径水驱油实验 | 第49-53页 |
4.5 编号18-1/8全直径水驱油实验 | 第53-57页 |
4.6 编号19-4/8全直径水驱油实验 | 第57-61页 |
4.7 组合全直径岩心水驱油实验 | 第61-65页 |
4.8 驱油效率及渗流机理分析 | 第65-70页 |
4.8.0 驱替实验结果 | 第65-66页 |
4.8.1 渗透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4.8.2 孔隙度大小和驱油效率关系 | 第67页 |
4.8.3 注入速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 第67页 |
4.8.4 驱替倍数影响驱油效率 | 第67-68页 |
4.8.5 关井压锥降低含水效果分析 | 第68-69页 |
4.8.6 提液效果分析 | 第69-70页 |
4.9 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注气吞吐实验研究 | 第71-79页 |
5.1 注氮气压锥控水增油机理 | 第71页 |
5.1.1 关井抑制底水锥进增油机理 | 第71页 |
5.1.2 注氮气抑制底水锥进增油机理 | 第71页 |
5.1.3 注氮气启动的原油 | 第71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71-73页 |
5.2.1 岩心流体样品制备 | 第71-72页 |
5.2.2 实验测试流程 | 第72-73页 |
5.2.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73页 |
5.3 注氮气吞吐替油效果分析 | 第73-77页 |
5.3.1 底水恒压水驱结果 | 第73-74页 |
5.3.2 关井压锥效果分析 | 第74-75页 |
5.3.3 注氮气吞吐替油可行性分析 | 第75-77页 |
5.4 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建议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