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物抵债合同的法律适用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一、以物抵债的理论基础 | 第10-18页 |
| (一)以物抵债“契约论”和“处分行为论” | 第10-16页 |
| 1、以物抵债通说“契约论” | 第10-14页 |
| 2、以物抵债之“处分行为论” | 第14-16页 |
| (二)为“契约论”辩护 | 第16-18页 |
| 1、逻辑矛盾问题 | 第16-17页 |
| 2、当事人意思自治问题 | 第17页 |
| 3、法律关系与裁判成本的误读 | 第17-18页 |
| 二、以物抵债合同的性质 | 第18-24页 |
| (一)合同的实践性与诺成性 | 第18-21页 |
| 1、诺成性合同下的债之更新 | 第19-20页 |
| 2、诺成性合同下的债之更改 | 第20-21页 |
| (二)我国以物抵债合同模式抉择 | 第21-24页 |
| 1、债之更改的正当性 | 第21-22页 |
| 2、债之更改的契合性 | 第22-24页 |
| 三、以物抵债合同的具体法律适用 | 第24-35页 |
| (一)以物抵债标的物的确定 | 第24-27页 |
| 1、禁止用于担保的物不能作为抵债物 | 第24-25页 |
| 2、人格物作为抵债物一般应合法有效 | 第25-27页 |
| (二)以物抵债合同特殊类型 | 第27-31页 |
| 1、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 | 第27-28页 |
| 2、附解除条件的买卖合同 | 第28-29页 |
| 3、执行程序中的以物抵债协议 | 第29-31页 |
| (三) 以物抵债合同具体适用规则 | 第31-35页 |
| 1、类推适用买卖合同 | 第31-33页 |
| 2、担保合同适用的可能性 | 第33-34页 |
| 3、原债关系中从属性权利归于消灭 | 第34-35页 |
| 4、以物抵债合同的解除 | 第35页 |
| 四、以物抵债合同的法律适用后果及建议 | 第35-40页 |
| (一) 以物抵债合同的法律适用后果 | 第35-37页 |
| 1、对公共利益的影响 | 第36页 |
| 2、对第三人利益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二)相关建议 | 第37-40页 |
| 1、确立以物抵债基础理论 | 第37-38页 |
| 2、明确特殊类型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适用 | 第38页 |
| 3、明确抵债物的范围及清算条款的设定 | 第38-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