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行距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24-25页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5-28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52页 |
3.1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生育特性的影响 | 第29-33页 |
3.1.1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主茎高度和侧枝长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3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3-43页 |
3.2.1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2.3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3.1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3.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叶绿素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4.1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功能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4.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5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6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7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 第40-43页 |
3.2.7.1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7.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小麦行距对小麦、花生产量的影响 | 第43-47页 |
3.3.1 行距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3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5-47页 |
3.4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 第47-52页 |
3.4.1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籽仁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籽仁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 第49-52页 |
3.4.2.1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籽仁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2.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O/L的影响 | 第50-52页 |
4 讨论 | 第52-58页 |
4.1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生育特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1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 第53页 |
4.2.2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抗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4.2.4 小麦行距对套种花生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 小麦行距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1 行距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5页 |
4.3.2 小麦行距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 小麦行距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