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文化自信视角下小学国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一) 人文教育的缺失需要加强国学教育第11页
        (二)“国学热”为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社会氛围第11页
        (三) 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对国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11-12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一) 研究目的第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3-15页
        (一) 传统文化第13页
        (二) 国学第13-14页
        (三) 国学教育第14页
        (四) 文化自信第14-15页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0页
        (一) 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一章 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调查第20-38页
    一、小学国学教育的教材及内容第21-24页
        (一) 小学国学教育教材选用情况第21-23页
        (二) 小学国学教育内容的种类及其确定第23-24页
    二、小学国学教育的师资情况第24-31页
        (一) 教师对小学国学教育理解的调查第24-26页
        (二) 教师对小学国学教育态度的调查第26-27页
        (三) 小学国学教育对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第27-29页
        (四) 小学国学教育的任职教师第29-30页
        (五) 教师自身接受国学教育的途径和载体第30-31页
        (六) 教师的国学教育素养第31页
    三、小学国学教育的主要开展形式第31-33页
        (一) 小学国学教育的主要开展形式第31-32页
        (二) 教师认为理想的国学教育开展形式第32-33页
    四、小学国学教育的评价方式第33页
    五、学生和家长对小学国学教育的态度第33-34页
    六、小学国学教育对学生文化自豪感的提升第34-38页
        (一) 教师对国学教育效果的看法第34-35页
        (二) 学生认为国学教育对文化自豪感提升的效果第35-38页
第二章 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8-44页
    一、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8-40页
        (一) 在观念认识上对树立文化自信心的认识有待提高第38页
        (二) 在教材选用上尚未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目的选择国学内容第38-39页
        (三) 在师资培养上缺乏对教师国学素养的提升第39页
        (四) 在开展形式上开设专门课程较少第39-40页
        (五) 在评价体系上未将评价重点定位于学生对国学知识的运用第40页
        (六) 在保障措施上学校、家庭和社会未提供应有的支持第40页
    二、原因分析第40-44页
        (一) 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总体规划,未能有效支持国学教育的开展第40-42页
        (二) 学校领导层的认识不够深入,国学教育开展落实不到位第42页
        (三) 教师国学素养不高,更为重视学科教学第42-44页
第三章 文化自信视角下加强小学国学教育的对策第44-51页
    一、以文化自信为出发点认识小学国学教育的价值第44页
    二、科学规范小学国学教育教材,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喜爱第44-46页
        (一) 科学编选国学教材第44-45页
        (二) 加强小学国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第45页
        (三) 鼓励学生挖掘身边的国学资源第45-46页
    三、组建具有较高国学素养的教师队伍第46页
    四、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文化自信第46-48页
        (一) 开设专门的国学课程第46-47页
        (二) 促进小学国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第47页
        (三)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第47-48页
    五、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重点评价国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第48页
    六、学校、家庭和社会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第48-51页
        (一) 发挥家庭对国学教育的作用第48-49页
        (二) 社会各方面应为国学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第49页
        (三) 以提升文化认同为导向,加大国学教育的宣传力度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A第55-58页
附录B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业银行Y分行内部控制研究
下一篇:甜荞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木质素合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