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4.1 文献归纳法 | 第12页 |
1.4.2 知情者访谈法 | 第12-13页 |
1.4.3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1.4.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3页 |
1.4.5 PEST分析法 | 第13页 |
1.4.6 利益相关者分析法 | 第13-14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第15-22页 |
2.1 概念 | 第15-17页 |
2.1.1 医师多点执业 | 第15页 |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5-17页 |
2.2 国内外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研究 | 第17-18页 |
2.2.1 国外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研究 | 第17页 |
2.2.2 国内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研究 | 第17-18页 |
2.3 国外医师执业方式研究 | 第18-20页 |
2.4 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演进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现状调查 | 第22-35页 |
3.1 广东省各地市医师多点执业现状 | 第22-23页 |
3.2 相关配套工作进展 | 第23-24页 |
3.2.1 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信息网络备案制度 | 第23-24页 |
3.2.2 医师定期考核制度 | 第24页 |
3.2.3 行政监管 | 第24页 |
3.2.4 多点执业形式 | 第24页 |
3.3 大型公立医院管理者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认知与态度调查分析 | 第24-27页 |
3.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3.2 对医师多点执业的认知情况 | 第25-26页 |
3.3.3 对医师多点执业态度情况 | 第26-27页 |
3.4 大型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认知与态度调查分析 | 第27-33页 |
3.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3.4.2 问卷信度检验 | 第28页 |
3.4.3 对医师多点执业认知和行为情况分析 | 第28-33页 |
3.5 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态度 | 第33-34页 |
3.6 民营医疗机构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态度 | 第34页 |
3.7 患者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态度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医师多点执业的宏微观影响因素 | 第35-42页 |
4.1 宏观影响因素——PEST分析 | 第35-37页 |
4.1.1 政治因素——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35页 |
4.1.2 经济因素——不合理的收入结构 | 第35-36页 |
4.1.3 社会因素——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 | 第36页 |
4.1.4 技术因素——大数据时代的便利 | 第36-37页 |
4.2 微观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37-42页 |
4.2.1 政府部门 | 第37-38页 |
4.2.2 公立医院 | 第38-39页 |
4.2.3 基层医疗机构 | 第39页 |
4.2.4 民营医疗机构 | 第39-40页 |
4.2.5 医务人员 | 第40页 |
4.2.6 患者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建议 | 第42-47页 |
5.1 重视经济激励对医师行为的影响 | 第42页 |
5.2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 第42-44页 |
5.2.1 合同协议为主的人事制度 | 第42-43页 |
5.2.2 精细化的成本核算 | 第43页 |
5.2.3 标准化的医疗质量管理 | 第43页 |
5.2.4 医院文化建设 | 第43-44页 |
5.3 创新医师团队的多点执业模式 | 第44页 |
5.4 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 第44页 |
5.5 发展第三方检查检验 | 第44-45页 |
5.6 完善医师行业管理和监督 | 第45页 |
5.7 加大政府对医疗人才培养的投入 | 第45页 |
5.8 倡导建立医师个人品牌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61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