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子结构技术在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中的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绪论第10-18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存在的问题第10-12页
        1.1.1 高层双塔连体结构的简述第10-11页
        1.1.2 高层复杂结构动力性能分析的困难第11-12页
    1.2 模态综合法第12-13页
        1.2.1 问题解决的方法第12-13页
        1.2.2 模态综合法在ANSYS软件中的应用第13页
    1.3 动态子结构方法中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双塔连体结构动力分析模型第14-16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6-18页
2. 动态子结构方法及ANSYS子结构技术简介第18-39页
    2.1 动态子结构方法的理论基础第18-25页
        2.1.1 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2 缩减动力系统自由度的简单方法第22-25页
    2.2 模态综合法第25-31页
        2.2.1 子结构的种类和特点第25-26页
        2.2.2 子结构模态集第26-27页
        2.2.3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第27-31页
        2.2.4 模态子结构的对接第31页
    2.3 ANSYS子结构技术简述第31-39页
        2.3.1 ANSYS模态综合法原理第31-32页
        2.3.2 ANSYS模态综合法的基本过程第32-33页
        2.3.3 子结构分析的步骤第33-39页
3.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第39-48页
    3.1 模型概况第39-42页
    3.2 基于ANSYS软件子结构技术的优势第42页
    3.3 分析所用单元第42-44页
        3.3.1 MATRIX50——子结构单元第42-43页
        3.3.2 BEAM189——3D二次有限应变梁元第43-44页
        3.3.3 SHELL181——有限应变壳单元第44页
    3.4 有限元直接法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3.5 子结构法模型的建立第45-48页
4.结构的静力分析及模态分析第48-71页
    4.1 静力分析第48-55页
        4.1.1 有限元直接法的分析第48-49页
        4.1.2 子结构法的分析第49-52页
        4.1.3 静力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对比第52-55页
    4.2 模态分析第55-71页
        4.2.1 有限元直接法的分析第56-58页
        4.2.2 子结构法的分析第58-65页
        4.2.3 模态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对比第65-71页
5.结论与展望第71-74页
    5.1 本文的主要成果第71-72页
        5.1.1 两种分析方法的静力分析第71-72页
        5.1.2 两种分析方法的模态分析第72页
    5.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与应对方式的发展趋势:三年的追踪研究
下一篇:基于遗传算法的点焊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