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关于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普通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2 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 钢纤维对高强混凝土疲劳性能增强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试验概况 | 第17-25页 |
2.1 试件制作 | 第17-21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2 配合比设计 | 第18页 |
2.1.3 试件尺寸及分组 | 第18-19页 |
2.1.4 混凝土梁的制作与养护 | 第19-21页 |
2.2 加载及测量方案 | 第21-24页 |
2.2.1 试验加载及测量装置 | 第21-22页 |
2.2.2 试验加载制度 | 第22页 |
2.2.3 试验测量内容及设备 | 第22-24页 |
2.3 小结 | 第24-25页 |
3 疲劳荷载下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特点及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 第25-38页 |
3.1 静载下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特点 | 第25-26页 |
3.2 疲劳荷载下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特点 | 第26-30页 |
3.2.1 试件BS1.0-8 疲劳试验过程及现象分析 | 第26-27页 |
3.2.2 试件BS1.0-7 疲劳试验过程及现象分析 | 第27-28页 |
3.2.3 试件BS1.0-6 疲劳试验过程及现象分析 | 第28页 |
3.2.4 试件BS1.0-5 疲劳试验过程及现象分析 | 第28-30页 |
3.3 钢纤维抑制裂缝发展的机理分析 | 第30页 |
3.4 试验梁裂缝宽度和高度发展情况 | 第30-33页 |
3.5 疲劳荷载下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 第33-36页 |
3.5.1 静载作用下梁试件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3.5.2 疲劳荷载下梁试件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 | 第34-36页 |
3.6 小结 | 第36-38页 |
4 疲劳荷载下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挠度和应变特点及其刚度退化 | 第38-51页 |
4.1 挠度变化情况 | 第38-42页 |
4.1.1 静载梁试件BJ1.0-5 挠度变化规律 | 第38-39页 |
4.1.2 疲劳荷载下梁试件跨中挠度变化规律 | 第39-42页 |
4.2 混凝土应变变化特征 | 第42-45页 |
4.2.1 试验梁BJ1.0-5 跨中混凝土截面应变分布特征 | 第42-43页 |
4.2.2 循环荷载下受压区混凝土应变变化情况 | 第43-45页 |
4.3 钢筋应变变化特征 | 第45-47页 |
4.3.1 试验梁BJ1.0-5 受力钢筋应变变化特征 | 第45页 |
4.3.2 循环荷载作用下梁试件受力纵筋应变变化情况 | 第45-47页 |
4.4 梁试件刚度及其损伤量值分析 | 第47-50页 |
4.5 小结 | 第50-51页 |
5 疲劳荷载下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疲劳寿命及累积残余应变的计算方法 | 第51-61页 |
5.1 疲劳寿命理论及分析 | 第51-55页 |
5.1.1 疲劳破坏特征 | 第51-53页 |
5.1.2 疲劳曲线(S-N曲线) | 第53-55页 |
5.2 试验梁的正截面抗裂验算 | 第55-57页 |
5.3 疲劳荷载下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累积残余应变计算方法 | 第57-59页 |
5.4 小结 | 第59-6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